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講到當孩子擁有情緒和困擾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傾聽來協助孩子走出情緒。而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講到人際關系中,利用傾聽來看到別人的需求。可見傾聽,真的很重要!
那么什么是傾聽呢?我認為的傾聽就是全身心的聽別人說話,不加任何預設和評判。同理對方的感受,并了解對方的需求。
而提傾聽也不得不說說溝通的十二絆腳石:命令,評判,贊美,同情,分析,爭論,安慰,指責,說教,轉移注意力,嘲諷。舉個例子:有一天,妞突然跟我說:媽媽,我不想去跳舞了!
命令:不行,你必須去!
評判:你看吧,你就是半途而廢!
贊美:你舞跳得那么好,不去多可惜啊!
同情:是啊,跳舞太累了,不想去了!
分析:你就是今天玩得太累了,想休息一會兒!
爭論:你明明就是想去玩!
安慰:沒關系的,你去了就會想跳了!
指責:我為了你跳舞天天在那里陪你兩三個小時,你還不想跳了,我為了誰!
說教:跳舞是為了讓你有好的氣質和體態,你不跳了就不美了,以后別人跳舞的小朋友都比你漂亮!
轉移注意力:我們來想想跳了舞去吃什么好吃的吧
嘲諷:我就知道你遇到點困難就退縮了
在這里還要加一個比較:你看別人都跳舞跳得好好的啊,你怎么就不跳了啊!
在那一個月里,我和妞爸幾乎把上面的絆腳石用遍了,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妞的逆反心理反而越來越重!
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次我也試著去傾聽孩子,但是越是想要去聽到什么的時候越是聽不到,因為孩子一點也不傻,她明明知道說了會被操控,為什么還要跟你說?
第一次的傾聽是這樣的:
妞:媽媽,我就是不想上舞蹈課了。
我:嗯。(這時候在基本傾聽)
沉默了一會兒,
我:你知道誰誰誰上了多少個興趣班嗎?(在這里我是有預設的,覺得她只上一個舞蹈班已經很幸福了,她應該堅持,同時這也是一種評判)
妞:多少嘛?我要上100個,比她多多了
我:嗯。(意識到了自己在比較)
又沉默了一會兒
妞:媽媽,我們什么時候開始教前空翻啊?我們現在三級班就要教前空翻了嗎?我真想8歲以后再學前空翻,因為我們現在太小了,力量不夠
我:嗯,你覺得前空翻需要力量支撐。
妞:對呀,力量不夠根本就翻不了,我真希望8歲以后再學。
我:嗯
我們的談話就這樣結束了!我錯失了一個多么好的積極傾聽的機會!如果在當時,我可以同理到孩子的感受跟她說一句:你很害怕前滾翻和后滾翻,你覺得力量不夠,很擔心會受傷。我想,肯定不會出現后面幾個星期的戰爭!
可是當時我為什么沒有這樣做呢?因為我有預設有評判啊,我關注的就是跳舞這個事情而不是孩子的感受啊。
這樣焦慮了三個星期,每個周六為上舞蹈課的事情,絞盡腦汁。這中間,我仿佛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煎熬。第四周,我終于煩了,不想再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她必須自己去面對和解決,我不能幫她解決一輩子的難題。
我:寶貝,我知道你很不想去跳舞,我不強迫你,你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決定吧!
妞:(很意外,沒有想到媽媽這次會一反常態)媽媽,我就是不想學中國舞了,你幫我報個街舞吧!
我:噢,你想去學街舞!
妞:對呀,我覺得街舞要簡單些!
我:哦,你覺得中國舞太難了?
妞:嗯,或者報個拉丁舞也行!
我:嗯,總之就是不想學中國舞了!
妞:嗯。
我:嗯,你覺得中國舞太難了,街舞或者拉丁舞會簡單些。可是不管學什么舞都會遇到困難。
沉默......整個對話過程很平和,沒有感覺到妞的半點情緒,于是我趁機發了個面質性我信息
我:媽媽完全接受你今天不去跳舞,可是爸爸不接受,如果我同意你不去的話,我擔心爸爸會埋怨我,因為他之前就說了你不跳舞 都是因為我沒有做好!
妞沉默
最后,我們商量了一個辦法:她坐在教室里看,想跳就跳不想跳就不跳。結果那天上課幾分鐘過后她就融入了課堂。過后還跟我說喜歡跳舞 ,真期待下次的舞蹈課。
是的,傾聽真的有如此奇跡般的魔力!而要做到傾聽,最重要的是你的接納和同理,只關注到面前的這個人,他的感受和需求。
放下你的評判,看到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