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統一事業,是指消滅南方及北漢各割據政權,并奪回石敬瑭割給契丹的幽云十六州。
宋朝君臣大多認為,契丹軍隊非常強悍,如果先攻打北漢政權,將導致宋與遼的直接對峙,北方邊境受到嚴重威脅,極不利于宋朝對南方作戰。同時考慮到南方稅源豐厚,先將南方劃入版圖,可以為與北方作戰積累物質基礎。在這一指導思想下,趙匡胤決定首先統一南方。
在相繼收復數個南方政權后,趙匡胤曾經攻打過北漢。開寶元年(968)七月,北漢國主劉鈞去世,北漢內亂。趙匡胤認為有機可乘,于八月派李繼勛、黨進等進攻北漢。北漢派楊業抵抗,同時向遼朝求援。十一月,遼軍救援北漢,宋軍無功而返。
次年正月,趙匡胤又親征北漢,直抵太原城下。四、五月,宋軍分別于陽曲(今屬山西)北和嘉山(今河北定縣西)擊敗遼朝援軍。北漢堅守太原城,宋軍圍攻數月不下。這時開始連綿大雨,宋軍疫病流行,遼軍又將來援,宋軍只得撤兵。
后來,在南唐滅亡之后,趙匡胤曾經又一次進攻北漢,但不久突然去世。南方割據政權相繼消滅后,接著由繼位的趙光義攻打北漢。
太平興國四年(979)正月,趙光義任命潘美為北路都招討使,分四路攻打晉陽;同時命郭進為石嶺關(今山西陽曲縣大盂鎮)都部署,以阻擊遼軍來援。二月,趙光義親征。三月,郭進在石嶺關南截擊來援遼軍,切斷北漢與遼的交通。宋軍同時圍攻晉陽,自春至夏,晝夜攻打。四月,趙光義抵達城下,傳詔北漢主速降。五月,北漢降,宋得10州1軍41縣,宋朝由此消滅了各個割據政權。
宋軍攻伐南唐時,李煜曾派徐鉉出使開封,對趙匡胤說,南唐一向對宋朝十分恭謹,沒有犯任何過錯,宋朝攻打南唐沒有道理可言。趙匡胤說,南唐的確沒有什么罪過,但是“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按趙匡胤的理解,天下應當屬于一家一姓,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徐鉉對此也無言以對。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統一天下已成為傳統中國最基本的價值觀念之一。中國的歷史有統一的時期,也有分裂的時期。分裂時期一般戰爭頻繁,政局混亂,有時也能不同程度地促進各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只有統一才被認為是政治秩序確立與天下太平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