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友小婉聊天。
她說不知道在哪里看過這樣一句話:“你媽認可的最高憲法就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除此之外,都是瞎扯淡。”
她說當時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還在心里嘀咕:哪有那么嚴重啊!可是最近都恨不得把這句至理名言印出來掛在脖子上游行,好吸引一群感同身受的同類人,大家一起抱頭互相安慰一番。
我問她:“又被逼婚了嗎?”
她苦笑著回答:“古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倒是覺得現在真的可以改成“每逢佳節必相親”了。更何況我媽現在哪里是逼婚啊?就差拿把刀架我脖子上要我命了。每一次她逼婚的時候,我都特想沖著她喊:當初不也是你逼著我結婚,后來受盡苦頭,離了。你現在又逼我,是想讓我重蹈覆轍嗎?可是轉念一想,要是真說了,我媽還不得要死要活的折騰啊,到頭來我還得成千古罪人。”
我問她:“那你有什么打算?真的一輩子都不想再結婚了嗎?”
她說:“我不知道,自從離婚之后,真的沒什么心思再去談戀愛,結婚。我覺得現在一個人過的挺好的,有自己喜歡的工作,存了一點積蓄;閑暇的時候喝喝咖啡,看看書;心情不好了就出去走走,倒也過得瀟灑自在。其實,我也想過找一個合適的人搭伙過日子,可是,哪有那么好找啊。”
?
小婉的第一場婚姻,讓身邊的朋友都唏噓不已。
簡單點說吧,長相漂亮,名校研究生畢業。后來經親戚介紹嫁給了一個大她八歲,其貌不揚,但在父母眼中家境殷實,有房,有車,靠譜的男人;結婚兩年后,情感、生活方式萬般不同,實在相處不下去,身心俱疲離了婚。
結婚那會兒小婉已經28歲了。
在那之前,有一個談了三年多的男朋友,媽媽嫌他家條件不好,以死相逼,怎么都不同意,萬般無奈之下分了手。半年之后對方相親、結婚、有了孩子。
小婉心如死灰,想著自己這一輩子都要一個人過下去,自由、隨意倒也蠻不錯。
可這樣的日子維持了不到一年,父母和身邊的親戚就著了急,左一句“都28了,還挑什么啊”,右一句:“你怎么這么不孝順,我們都是為你好啊。”小婉心里委屈,但也沒辦法執拗的與父母對抗,只能妥協著一場接一場去相親。
幾番相親依然無果后,實在無法忍受每次回家時媽媽的長吁短嘆、言語里的抱怨和各方親戚的冷言冷語,她咬著牙跟自己說:“下一個,哪怕是個乞丐我也嫁了。”
后來就有了那一場婚姻。
對方大他8歲,在一家不大不小的企業做總經理,相貌平平,離過婚。
相親那天,一見面,他連寒暄的話都沒說幾句,開宗明義,直中要點:“你的事情我聽人說過,沒嫁給自己愛的人,是蠻遺憾的。像你這樣長相好看,學歷又高的女孩子,肯定看不上我這種人。我來相親,也是迫于無奈。這樣吧,如果你不想再忍受目前這種被逼迫著結婚的日子,那咱倆就結婚,搭伙過日子,婚后你還是可以做你喜歡的事情,我忙我的工作。”
就這樣,兩個人各取所需,結了婚。
婚后,對方一直想讓小婉生個孩子。小婉不同意,兩個人時有爭吵,后來只能協議離婚。
我問過小婉,當時怎么就沒有再堅持一下,那么著急把自己嫁出去了。如果再多考慮考慮,說不定后來就遇到想嫁的那個人了,也就不會有后面的那些不愉快了呀。
她放下手里的咖啡杯,長嘆了一口氣,滿臉無奈的說:
“我一直都覺得一個女孩子,如果學業、事業有成,成熟穩重,不用為金錢發愁,就可以坦蕩蕩的等待生命中那個對的人出現,等到30歲也好,40歲也罷。他若出現,我眉目含情,溫柔的說一句:‘你來啦,我等你好久了。’他若未曾出現,我自己從從容容過一生,也很好。可父母不這么覺得呀。假若到了他們認為該結婚的年齡,你依然獨身一人,什么學歷、事業、金錢,統統都沒用。在他們心里,你好像突然間就變成了一個被父母含辛茹苦養大,但自私,棄父母想法與不顧的不孝女。”
到了所謂合適的年齡,被逼無奈去結婚。這樣的事情,聽起來都覺得滿是無奈。
?
“你覺得多少歲結婚才算合適?”
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結了婚和沒結婚的朋友,除了那些家庭條件真的很好,不用愁任何現實問題的人,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如今這個年代結婚所要承受的壓力實在太大,沒有充分的準備,真的不敢那么輕易就許下婚姻的承諾。
有一個30多歲還沒結婚的男性朋友給過我這樣的回答,覺得說的真的很有道理。他說:
“如今這個社會,結婚所要承受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曾經有過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全都敗給了現實。對我們這些家庭條件并不好,車子、房子都要靠自己努力去得到的人來說,太難。
現在的社會,不管是男人找老婆,還是女孩子找老公。但凡提到結婚,大多都要求有房子、車子、還得有存款。說句實話,我們這樣的人,工資處于中低水平,就算父母拼了老命幫襯著付了一座房子的首付,每個月還完房貸日子就過得緊巴巴的。要是結婚了,自然還得多很多生活支出,如果再有了個孩子,壓力就更大了,難免會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事情天天爭吵,時間久了,再好的感情也會變淡。
所以如果你有了結婚所需要的物質、心理各方面的條件,那20歲結婚也可以,40歲也不晚。”
我一直覺得結婚和年齡之間的關系真的沒有那么密切。
如果你在二十歲的時候就遇到了想在一起一輩子的人,又恰巧有結婚生子的打算和所需要的條件,覺得自己能承擔得起一個做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的責任,那二十歲結婚也很好。
但如果你三十歲了,事業有成,卻始終都沒有找到那個對的人,實在不想結婚,又何必湊合著找個人過日子呢?或者你三十多歲了,卻依然驕橫的像個公主/少爺,承擔不起任何責任,那就算被父母催促著結婚了,也注定會過得不幸福。
?
我原本對父母催婚這樣的事情沒什么特別的感受。可近段日子,眼看著親戚中比我年齡還小的堂弟、表妹一個個結了婚,我媽也越來越著急。每次想家的時候打電話或者微信視頻,才說不到幾句,我媽都會迅速的繞到結婚的事情上。原本想說的很多貼心話語,突然間就不想說了。
其實,我媽的話也跟很多著急孩子結婚的媽媽一樣,說來說去就是那么幾句:
“比你小的都結婚了,再不著急,就真的成剩女了...”
“女孩子,二十四五歲的時候不結婚,后面選擇的范圍會越來越小,遇不到好的了...”
“那么晚結婚,以后生孩子對身體不好...”
......
我讀書比較晚,24歲才大學畢業。工作的第一年,我媽會有意無意的提到這樣的事情。起初,我總是說:“你放心,等到了合適的時候我自然就結婚了。”到今年,我媽的著急一點點表現在平時的話語里,越來越頻繁。
說句實話,在我近兩年的人生計劃當中,真的沒有結婚這件事情。剛畢業的時候,我給自己做了一張Bucket List,上面列了一些結婚之前我要做的事情,盡管我已經努力做了許多,但還是有一些沒有完成。
而且仔細想一想:一輩子那么長,如果沒有找到一個想嫁的人,在大好的年華就接受相親,結婚,余下的人生都要和一個自己不喜歡,只因為各方面條件都還湊合的人在一起生活。兩個人各取所需湊合著結個婚,婚后為了某種需要湊合出一個孩子,然后沒滋沒味、流水一般的過完漫長的一生。就覺得整個人生瞬間就失去了希望,變得黑暗。
我不是說在大好的年華去相親、結婚就一定不好,我也認識很多20歲多一點就通過相親認識,婚后生活很幸福的夫妻。但我自己,真的不想過那樣的生活。
其實,長到如今這樣的年紀,談過轟轟烈烈的戀愛,也看過很多現實,知道如果沒有一點物質基礎,再好的愛情也無法走的長久。所以每每想談戀愛的時候都會有所顧慮,就怕自己滿腔深情,卻敗給了現實,但更怕,嫁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
一直覺得就算是女孩子,也還是要好好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足夠的能力養活自己,在歲月的磨礪中逐漸成熟,優雅。那樣,某一天那個你想嫁的人出現的時候,也不用再懼怕會因為現實分開,心里早已做好了做他妻子,他孩子母親的準備,攜手過日子,不是更好嗎?
所以,媽媽,別再催我結婚了。你要相信我可以在最好的時候,找到那個想嫁的人,和他十指緊扣走進婚姻的殿堂,過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