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

“眾籌”一詞雖從英譯而來,但在中國語境下有其不同于英文原意的新內涵。在漢語中,“眾”為人多之意,“籌”為聚集之意。眾籌,顧名思義就是“眾人籌集”。籌集的東西不限于資金,而是任何有價值的資源,可以分為三類:物質資源(資金、資產)、人才資源(能力、智慧)和社會資源(客戶、人脈、圈子)等。

什么是中國式眾籌?

所謂中國式眾籌,就是基于熟人圈的籌人、籌智、籌資的新方式。

從本質上講,中國式眾籌有兩個區別于西方式眾籌的核心特征。首先,西方式眾籌主要是面向陌生人的線上平臺眾籌;中國式眾籌是面向熟人圈的眾籌,更加重視線下互動和全程落地。

其次,西方式眾籌的目的是籌資;中國式眾籌的核心是籌人,通過籌人提前匹配和鎖定項目未來發展所需的資源,這比單純籌資的價值大得多。

中國有句老話能夠簡單直接地表達出眾籌的內涵,那就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里,錢和力分別代表了物質資源和非物質資源(才能、智慧、人脈等)。但這樣還不夠,在這個基礎上改一改,可能更貼切——不但要出錢,而且要出力。而這一切,本質上就是籌人。人是一切的根本。人到位,資源對接,強強聯合,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因此,中國式眾籌考慮的核心是,如何使出資人把時間、關系和資源都帶進來。

楊勇,被稱為“楊眾籌”,先后推出1898咖啡館、金融客咖啡、佳美兒童口腔醫院等眾籌項目

拿大家的錢,做大家的事

我們理解的眾籌與單純的集資存在著本質的區別——眾籌,是拿大家的錢做大家的事;集資,是拿大家的錢做自己的事。

拿大家的錢做自己的事,大家除了出資之外,沒有更深度的參與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因此積極性有限,缺乏情感投入,不會把它當作自己的事來做。如果說這也是一種眾籌,那只能是一種比較初級的眾籌,對資源和人性的調動非常有限,因此效果也非常有限,潛在的問題比較多,失敗的風險也比較大。

拿大家的錢做大家的事,是把眾籌出資人真正變為事業合伙人,使其成為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集合大家的資源來做大家的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更符合眾籌的本質和人性的規律,所以容易做、能做大、能持久。

要讓眾籌合伙人既出錢又出力,必須讓每個人都覺得:這就是自己的事。這就需要一種平等的關系來維護大家的參與感和積極性。

一般來說,我們的眾籌合伙人出資平等、機會平等、利益平等,通過自組織的過程形成自治。這樣既增強了每個人的主人翁精神,又激發了大家的參與和貢獻熱情。當然,這樣也容易導致低效率,因此在運行過程中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通過大家共同認可的規則來保證組織的運作效率。

這種設計很有價值,但對中國人來說有時不容易破除心理障礙。許多人談眾籌的出發點,還是想當老大、賺大錢,不太容易接受平等、共創、共治、共享的思路。做眾籌要改變傳統的“一定要有老大,老大收益最大”的思維方式,要形成自由聯合的利益共同體。

熟人圈眾籌,能夠快速形成信任關系,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其內在約束機制有時比法律、契約所產生的約束更有效,圈子內部的合作也就非常活躍。大家參與一個眾籌項目,往往會隨之孵化出很多靠譜的項目。

怎樣的人才拿得住大家的錢

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對項目牽頭人有一個基本要求:最早的四五個主要發起人必須是牽頭人認識多年的熟悉的朋友。

一方面,這說明牽頭人在朋友中間有很好的信任基礎,這么多朋友愿意給他錢,他拿錢跑路的風險很小;另一方面,牽頭人自己也會非常謹慎,除非項目相當靠譜、把握很大,否則他不會讓這么多熟人出錢,因為很多中國人寧可自己虧錢也不愿意虧朋友的錢。如果牽頭人讓很多熟悉的朋友出錢參與項目,他的壓力無疑是非常大的。

中國人在圈內和圈外、對熟人與陌生人,往往遵循著完全不同的行為法則。

雖然中國人對陌生人缺乏契約精神,但是對熟人圈中的個人信譽和口碑卻特別在乎。不管你是好人、壞人,也不管你在外面怎么騙人,但在圈子內部是不能騙自己人的。

一旦在熟人圈中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很可能會給一個人的事業帶來災難性的結果,因為圈子的影響和輻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這就是熟人圈帶來的制約,熟人圈眾籌不但能使信任問題迎刃而解,而且還能極大地降低項目風險。好多人剛開始抱著圈錢的目的做眾籌,一聽這一條就放棄了。

做眾籌勿陰謀,可陽謀。要在熟人網絡內部強化信任關系,真誠和厚道非常重要。大家誰都不傻,尤其是做老板的都很精明,你藏著掖著,或者有其他意圖,很容易被人覺察,以后就不會再與你合作了。其實,誰都有自己的利益和想法,把自己的訴求明明白白地說出來,反而讓大家覺得放心、可以信任。

在眾籌中擴大熟人圈子

熟人圈眾籌還具有人際關系管理的功能。一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通常要用大量的時間來維護人際關系,真正干事業的精力有限。

熟人圈眾籌會形成一個圈子平臺,本身就發揮著維護人際關系的作用,能夠激活股東互助熱情和參與積極性。每個股東都是鏈接圈內、圈外的節點,都擁有一個龐大的差異化的外部資源網,這種外部資源的激活會產生巨大價值。一般來說,當股東遇到問題的時候,圈子里的人都會主動幫忙。

那么,這一模式是否就完全將陌生人排除在外了呢?其實不然。

熟人和陌生人是個相對的概念,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把陌生人變成熟人,也就符合了熟人圈的規則。之所以熟人圈眾籌更容易成功,是因為熟人之間存在相互信任關系,而陌生人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難以形成信任關系,只能通過契約和法律規制,而中國的法律環境并不完善,同時契約精神相對缺乏。熟人最初也是陌生人,只要通過有效的互動機制,通過交往增進了解,獲得更多信息,進而產生信任,陌生人也會變成熟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原創007] 楊勇,湖北荊州人,中國式眾籌布道者和領軍人物,人才IPO布道者,人稱“楊眾籌”。畢業于北京大學金融...
    吳桂斌閱讀 12,022評論 0 0
  • 凌晨兩點鐘,一陣刺耳的電話鈴聲響起。 我拿起電話,乜斜著眼看到是杏子的來電,我按下接聽鍵,說:“親愛的杏子姑娘,你...
    說個故事給你聽閱讀 354評論 0 1
  • 聽說你來賞梅 暖陽更加明媚 尚未聞見花香 寸心已經陶醉
    國勝閱讀 218評論 0 0
  • 禪繞畫是什么呢? 禪繞畫被譽為來自美國的心靈藝術,并風靡歐美國家,是一種全新的繪畫方式,在設定好的空間內用不斷重復...
    一只某某7閱讀 1,461評論 0 3
  • 上個星期,閨密的腿受傷了,我去醫院看她。 她兩眼紅紅地對我說:“找男人要看清楚點,像我老公這樣的,千萬不能要。” ...
    sunny玫201617閱讀 219評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