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 付囑品第十(三)
(博主注:“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b>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就是既要認真做好機會給你的每一件事情,不可渾渾噩噩虛度一生,又要看到這個世界本質是虛幻的,不可執著于聲色犬馬,功名利祿。心內既要萬事放下,致力于空的境界,又不是如草木石頭,無情無義的死空。過于執著于功名利祿的相,就會產生各種困惑迷惘;但過于執著萬事皆空,就會萬念俱休,生活就會死水一潭,毫無樂趣。黑體字為原文,其他為網上釋文,斜體字為博主小悟。)
師言。此三十六對法。若解用即道。貫一切經法。出入即離兩邊。
六祖大師說,此三十六對法,假如你能明白它的用,就能將一切經典佛法貫串起來,一切經典佛法都是從這道理生出來的。這樣則出入不會落到兩邊,這就是中道了義。
自性動用。共人言語。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若全著相。即長邪見。若全執空。即長無明。執空之人有謗經。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見人所說便即謗他言著文字。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不要謗經。罪障無數。
當自性生出用,和人談話時,外邊要于相而離相,對內則要于空而離空。假如你內外都著相的話,就會生出邪知邪見。假設你不執著有,卻執著空,就會增長無明。執著空的人就如此說:‘什么都不要,不需要學經典,因一切都是空的,不用文字啦!文字是著相的。’既然說不用文字,那人也不應該講話,因語言就是文字的相,文字就是語害。
又說:‘直心是道場,不要立文字。’要知不立文字此‘不立’這兩個字,還是文字,還沒有離開文字??!若見人就毀謗人,說人著住到文字上了,你們十人應該知道,自己迷了還不算,因自己迷了,那是自己的事。但若毀謗佛經說無功德,則所造的罪業是無有窮盡!
(博主注: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就是既要認真做好機會給你的每一件事情,不可渾渾噩噩虛度一生,又要看到這個世界本質是虛幻的,不可執著于聲色犬馬,功名利祿。心內既要萬事放下,致力于空的境界,又不是如草木石頭,無情無義的死空。過于執著于功名利祿的相,就會產生各種困惑迷惘;但過于執著萬事皆空,就會萬念俱休,生活就會死水一潭,毫無樂趣。這個境界,需要長期體悟,體悟的過程就是修行。)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驈V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礙。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無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說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你若盡著相于外,用妄心來作法求真,做種種著相的事,以求真理,或廣建立道場,或說有或說無之過患,像這種人,累劫亦不能明心見性。你只要聽我所說的法,依法修行即可。但又不可百物不思,因這又變成頑空,對修道的自性上會產生掛礙。
你若只聽而不依法實實在在修行,會令人反生邪念。你要依我所說的法去修行,而不著相。你若明白我所說的道理,而依照我所說的道理去講經說法,依照我所說的道理而生出變化的用來,依照我所說的道理去修行,依照我所說的道理去躬行實踐,那就不失去本宗頓教的宗旨。
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圣對。間圣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
如一問一對。余問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設有人問。何名為闇。答云。明是因。闇是緣。明沒則闇。以明顯闇。以闇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余問悉皆如此。汝等于后傳法。依此轉相教授。勿失宗旨。
若有人問你法義時,他問你‘有’的道理,你就用‘無’的道理來對。他問‘凡夫’的道理,你就用‘圣人’的道理來對。他問‘圣人’的道理,你就用‘凡夫’的道理來對。這是兩種的道理,相因相循,從中就生出中道的義理。
如一問一對,其余的都依此作,這就不失頓教的宗旨。假設有人問你說:‘什么叫暗呢?’你就應該如此回答:‘明是因,暗是果的緣。當明沒有,就是暗。以光明來顯出黑暗,以黑暗才能顯出光明。來和去是相因相循,而成就中道了義?!渌膯栴},也都根據這個道理答覆。將來你們傳法,都依照這個道理轉大囧琺錀,互相教授不要失去真正的宗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