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訂閱了吳軍老師的硅谷來信 ,深有體會。吳軍的硅谷來信中涉及技術趨勢分析的其實并不多,而我一個計算機的畢業生對這方面又相對比較感興趣,主要說一下我對這方面閱讀的體會。有一篇關于技術發展過程的文章,分享一下閱讀心得。
? ? ? 科技產品從問世到普及一般會經歷三個過程,叫做發現第三眼美女。
? ? ? 第一眼美女屬于光芒萬丈的女神級別,睥睨眾生,眾人只能遠遠地欣賞根本無法接近,只有少數的精英能否與之交往。第二眼美女就屬于是白富美了,未必有前者那么耀眼,可能有點小脾氣,一般人是很難追上的,即使追上也比較難持續交往或者說交往的成本比較高。第三眼美女就是鄰家女孩的類型了,她們可能沒有光鮮的外表,第一眼第二眼看都不是特別漂亮,但稍微一打扮呢也是很耐看的,更重要的是有親和力,跟這樣的女孩交往更有可能走到最后。
? ? ? 在新科技產品方面來說,上面的比喻其實是說一般到了第三代產品時才能真正普及,為大眾所廣泛接受。用計算機的圖形操作系統為例,最早發明它的不是蘋果更不是微軟,而是施樂公司,在當時命令行操作系統大行其道,當它出現時顯得光芒萬丈,走在時代的前列,但是它并不成熟,有很多問題,更談不上實用,當時只有那些技術精英人士在嘗試這種技術,而發明它的施樂公司對此并不打算進一步發展,這就給了蘋果和微軟公司機會。
? ? ?這里的第二眼美女就應該是蘋果的mac電腦的圖形視窗操作系統了,它的設計思想來源于施樂公司的第一代產品,但為了方便使用推向市場,蘋果公司做了很多改進,這個產品發布時非常成功,奠定了蘋果公司的地位,但是這個產品的價格昂貴,難以在大眾中普及(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后來在與IBM的pc和微軟windows競爭中逐漸失去市場份額(這兩年開始逐步崛起)。
? ? ? 第三眼美女就是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了,相比于第一代產品它不是有革命性的,相比于蘋果mac系統,它不夠精致(直到今天仍遭詬?。?不過由于它的易用性,老人孩子都能很快上手操作,因此它成了真正普及的操作系統,為整個世界的信息化鋪平了道路,也成就了微軟。
? ? ? ?再以我們平常使用頻率最高的智能手機為例,首先應該給智能手機下個定義,智能手機不是集成功能最多的手機也不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手機,而是有比較完備操作系統可以安裝軟件來自定義拓展功能的手機,這個應該是現在的共識了。以這個標準衡量,最早做智能手機的不是蘋果,而是微軟、黑莓公司,微軟在桌面操作系統取得成功后,開始推出嵌入式包括手機的操作系統,有windows ce 和windows mobile,記得當時我搞了windows moboile的模擬器,感覺界面與windows的桌面比較像,也有開始菜單,桌面的概念,不過微軟的手機一般只有對IT感興趣的人才去嘗試。黑莓另辟蹊徑,產品抓住信息處理的安全性,成為商務人士和政界人士的熱門選擇,連奧巴馬總統都被拿來做了廣告,同樣這個只是在比較小眾中傳播,大眾沒有去嘗試。諾基亞推出的塞班系統相比前兩者算是比較普及的系統了,不過由于功能的差距被后者超越了。
? ? ?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機,被稱為是重新定義手機,手機的易用性和功能性相比前面幾個都要優秀,不過售價一個比較高,而且蘋果采用了相對封閉的策略,這款手機包括后續機型并未完全普及到大眾,算是第二眼美女。
? ? ? ?真正完成智能手機普及歷史大任的是Android系統,它有著并不輸于iPhone的功能和設計(這兩年尤其如此,兩種系統處于相互學習的階段),而且采用了開發的策略,任何公司都可以生產適配android系統的手機硬件,價格從低端到高端全覆蓋,既便宜又實用,因此迅速普及,形成了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浪潮。
? ? ? ? 總結一下新產品獲得認可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有個革命性的產品,但問題很多,離實用還有一段距離;第二個階段是解決了之前的大部分問題,可以達到實用性,但是價格昂貴;第三個階段真正平衡了價格和功能,達到技術成熟的階段,最終普及大眾,形成新的技術浪潮。這三個階段往往是由不同公司完成的。當然也有比較少的公司能夠完成從第一個階段到第三個階段整個過程,那將會得到巨大的回報,也許阿里算是一個,在中國從物流、支付到信用體系都很不完善的階段,逐步發展到現在做成了世界一流的電商平臺,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和企業的商業模式。
? ? ? 那這就出現一個問題,作為創業者和公司該如何選擇進入時機呢?進入領域太早,可能從技術預研到市場培育都要從頭開始,風險還極大,最終有可能成為烈士,比如早年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進入領域稍晚呢,就有可能面臨激烈競爭,技術優勢很難積累,比如現在的手機市場。這個問題并沒有答案,每一條路都不好走。
? ? ? 最后說一下我對訂閱產品的一點看法,打算訂閱產品時,我預算并不是很多,所以并不能訂閱很多。得到專欄現在也有比較多的付費訂閱產品了,我很早就注意到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名氣了,也是目前訂閱人數最多的產品。我也讀過他的《把時間當朋友》,對我又很大的啟發,也開始執行每天總結時間(中間也有間斷)。但是我還是選擇了訂閱吳軍的硅谷來信,不僅是因為我讀過他的《浪潮之巔》、《智能時代》知道這是一個高手,更重要的是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種不那么功利的人生目標,他在專業技術、人文教育、投資等領域都可算是達到了大師級別,每天分享的東西并不著眼于個人成長成功,主題也是比較分散,從技術到歷史,從社會到美食,可以算是一篇篇的隨筆,在字里行間還是能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力,一個在技術上做到極致,又有很高的人文素養,在世界歷練達到灑脫的境界,這種狀態便是我的目標,縱使不可及,也是一個方向。相比之下,那些積極治世、積極治己的文章,雖然常會讓人醍醐灌頂,我還是更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
? ? ? 得到專欄的這些作者都非常令人欽佩。每周每天輸出文章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我3個月之前就打算寫技術的博客,作為積累和交流,但是這三個月來正式能拿出手發表的博客寥寥無幾,加入分享成長群這一個月中完成一篇博客輸出,都一拖再拖。感謝這個群的規則就是沒有輸出就要退群,這個強制性的要求是博客輸出的優先級提高了。以前雖然可能每天都有事情做,比如會這樣想,今天要寫寫代碼,看看書,看看娛樂節目,一天過得也不錯啊,寫文字的事情后面再說吧,就這樣一再拖下去。我在多個地方有看到這樣的觀點:輸出便是最好的學習,或者說學習最好的歸宿和目的應該是輸出。當看到自己的觀點、技術總結以文字或者是音視頻方式在傳播,即使自己已經不從事這個工作了,但先前的思想還在影響著別人,自己寫的代碼仍在給人們帶來便利。這個實在是一件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