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劇里,常常看到有女子剪一束秀發送給心上人,意思是說芳心暗許了。
老人說,古代夫妻在成婚時,結發是個很鄭重的儀式,要男左女右各取一縷頭發打個結,以誓夫妻同心,永不分離。還有說,新娘子的發髻不能自己松開,一定要丈夫幫忙解開的,而后恩愛纏綿。
一段青絲,寄托著一段相思。
現如今,結發的古禮早已失傳,可是,另一些儀式卻悄然盛行。
比如,分手時,傷心的女子再也無心打扮,常常選擇斷然剪去一頭美發,這樣的事情還被寫進歌里,“我已剪去我的發,剪斷了牽掛,剪一地不被愛的分岔”,難過至極。此外,斷發還是出家的首要條件。厭倦了塵世的人們一旦決心步入佛門,第一件事就是一個大光頭,讓俗世間的千般恩怨都隨斷發流入塵埃。
斷了青絲,是否可以真的斷了情絲?
于我而言,既趕不上古禮的教化,也用不著為愛削發。我的頭發,它們是我一天精神狀態的反饋。
早上起來時,只消看看我的頭發,就知昨夜的睡眠如何。多夢或失眠時,滿頭青絲總是亂蓬蓬、無精打采的。大概是經歷了多次輾轉反側的折磨,又或是為氣血不足而黯淡。而要是一夜好眠,清晨起來,我的頭發那叫一個神采奕奕,簡直讓人覺得每一根頭發都會跳舞,光芒四射。
傍晚歸來時,照照鏡子,如果我很累,我的頭發就和我一樣沒精神,一身疲憊。如果一天都感覺很輕松,我的頭發就和早上出門一樣閃光蓬松,優雅柔順。
一頭青絲不說話,悄悄將心上的情思向外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