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瘋狂地迷上了程璧的《給少年的歌》,在歌中她這樣唱到:
月亮悄悄蒙上一層紗/夜云悄悄隆起崖/曾經年少的我啊/曾經癡心這么想/如果有一天/如果有一個人/陪我一起看花開/陪我一起看流霞/我就想為誰/為誰唱起這首歌/一首少年的歌/一首為你寫的歌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程璧的聲音,總給人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更喜歡的是她總是恬靜地待在某個角落,不慌不忙地做著自己,吟著似歌似詩的民謠。
這首《給少年的歌》,更像是一首程璧唱給自己的歌。我想,即使沒有人陪她看花開賞流霞,她也一定是會寫一首歌,自彈自唱著,將自己的過往敘述給心中的那個小孩聽的。
鳳凰網曾經采訪程璧,問過她這樣的問題:"作品不去想市場,是只要完成自我就好了嗎?"
程璧是這樣回答的:"對,這是我做出來的作品,我自己滿意的作品就好了,剩下也是不可控。迎合別人去做的作品不是我的初心,創作者不應該去想別人怎么喜歡我才怎么做。"
這樣的"自我"使程璧總是與時代保持著一種不溫不火的距離,在眾人瞧不見之處,保持著一種獨立而隨意的品格,默默開放,默默悅己,不急不躁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程璧是音樂人中活得比較自我的人,或許也不能這么說,或許每一個獨立音樂人都是更堅持自我感受的創作者吧。程璧是,樸樹也是。
他們對外界不管不顧,從一而終地做著自己,如癡如狂地玩著自己心中的音樂。他們也曾羨慕著那些高銷量的唱片,可最后還是選擇做自己,在安靜的一隅,默默無聞地堅持自己獨有的特色。
在我看來,不僅是音樂人應該在紛雜的市場中,堅持自我。我們每一個存在的個體,也都應該活出自己的亮色,而不是竭力去扮演成某某某。
我們不應該是隨處可見的復制品,而要做那個僅此唯一的單品。
我們可以穿不起香奈兒,衣櫥里也可以沒有多少件衣服供選擇,但那件名叫"自我"的衣服,要記得永遠套在身上。
因為,那是你唯一的標識,也是別人找到你僅有的暗號。
02
有人說,現實就像一部劇,可生活中很多人都忙著去演別人,卻忘了扮演好自己。
講真的,我曾羨慕過好多人。
小學的時候,我羨慕過班上一個女同學,因為她總有吃不完的零食;
初中的時候,我想和做我同桌的男生交換,因為他能和班上所有人都打成一片;
高中的時候,我羨慕那個經常都有新衣服穿的漂亮女生,因為她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
……
我曾一度想要去成為她們,后來我也買很多零食,我也整天瘋瘋癲癲,我也經常穿好看的衣裳。
可當我買很多零食躲在自己的被窩里吃時,發現零食讓我漸漸肥胖;當我試著和班上所有人打打鬧鬧時,突然覺得一天真的很累;當我也存錢買很多新衣服時,我感到有一種莫名地罪惡感。
當我努力成為了別人時,我發現我也并不快樂。
東野圭吾在那本《彷徨之刃》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下西洋棋的時候,一開始我們擁有全部的棋子,如果一直維持這樣就會平安無事,但是我們要移動,走出自己的陣地,越移動就越可能打到對方,可是自己同時也會失去很多的東西,就像是人生一樣。"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喜歡某種生活,或者想要成為某種人,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們通常只看見了光鮮亮麗的表面,自動過濾掉了背后那份我們看不見的隱忍。
我們都曾經那么努力地想要去成為別人,可到頭發現,所有的一切也都不過如此。那些我們心心念念的生活也并不輕松,反倒不如自己的小日子來得愜意滿足。
當我們把"做自己"看成一個遙遠的目標時,你會發現,萬物都逃不過本心,你會把"有能力成為自己"看作是一種恩賜,你會少了"畢其功于一役"的急躁,你會知道,在做自己的路上,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所以啊,我依舊羨慕著你,但我決定了,我還是做自己。在自己的路上,盡我所能,將自己發揮到極致,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別人。
我會走在自己喜歡的路上,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內核,活得沉靜而又篤定。
03
《阿甘正傳》里有一段對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阿甘,你長大了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什么?我不能成為我自己嗎?"
相信我們都回答過類似的問題,答案里有好多閃閃發光的名字,唯獨少了自己。在這光怪陸離的世界,我們曾渴望著去成為那個與眾不同的別人,到頭發現,所謂的與眾不同,也不過是因為,僅此一個。
到現在,我依然羨慕那些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的人,我依舊羨慕那些無論什么場合都能滔滔不絕,絲毫不怯場的人,我羨慕那些才華橫溢,走到哪都自帶光環的人。
我羨慕你,但我還是決定做自己。
我承認,我懶,長得也不算漂亮,身材也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夠自律,沒有什么遠大的志向,有好多好多的缺點,可沒辦法呀,就是這些不太圓滿,讓我成為了一個獨特而又鮮活的個體。
我不想成為任何一個誰,不管是淑女才子,還是英雄佳人,我也知道,我成不了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人。
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地做自己,不管是不是一個渺小的個體,我要讓生命爆發它最原始的能量。
我要在做自己的這條路上,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是刻意模仿或復制別人的結果。
我會越來越喜歡自己,活得越來越像自己。
我希望你也會。
?
愿我們都能活得沉靜而又篤然
不迷失,不追捧
與生命的繁華與慷慨相愛
即使歲月以荒蕪與刻薄相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