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周末,向來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倒不是真的是你家我家,而是基本上是低年級的家庭里家長愁孩子喜,上了需要考試的年級里,差不多才是你家歡喜我家愁!
自古以來,除卻那些1%的教育成功的家庭,99%的家庭模式基本上是孩子和家長總是本能上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對立的。不需要考試的家庭因看不看電視手機吼與被吼中,需要面臨考試的家庭因學與不學,學多與學少上演著貓和老鼠,警察與小偷的橋段。
一個周末下來,家長被折騰得身心疲憊,比上班還累,孩子自個兒也折騰得千回百轉,想想在家比上課還受罪。
對于周末,我也身陷那99%之中,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女兒來說,到家是做游戲還是看電視看手機,我想這規律大部分家長應該和我深有同感,那就是不因孩子們的興趣來決定的,而是我們的時間,精力,注意點,甚至是我們的心情決定的。我們有時間有精力,甚至說有那個心情陪孩子做游戲講故事溜達散步,那孩子自然是你把手機丟給他他都不要,而是追著你圍著你追逐嬉鬧。而事實上是,我們大部分家長一天工作下來,已然累成狗,如果再碰上些不順心的事兒,一到家,面對的是家務和孩子,不對孩子發火,甩個手機給孩子已是很好了,至于講故事做游戲陪孩子叨叨叨叨,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那時候,電視手機,只不過是讓孩子安靜下來別來煩我的手段而已了。
誰都知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總是能聽到家長們抱怨:這孩子,整天就是手機手機手機。其實,孩子喜歡看電視玩手機,只不過是你沒有給他比看電視玩手機更有趣的生活而已。自己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了,孩子自然就看得少了玩得少了。育人先育己,還真不是喊喊口號就成的。哎,從今天開始,我家似乎也該對女兒看電視玩手機來一場血雨腥風的大革命了。
我是那99%的家長,我卻有幾個把家長做到1%行列的閨蜜。一日,其一看完電影回家的女兒說:我真的不能理解那些平時不用功,周末背著書包去補課的同學們,干嘛不上課時專心聽,把45分鐘利用好,周末盡情的玩呢?還浪費錢!不就那么點要學的東西嗎?也沒多少東西要額外學的啊。另一閨蜜兒子從不補課,卻毫無懸念的總是年級第一,我常聽她抱怨的是:這孩子,一天到晚的都宅在家里,除了打球,從不知道要出去玩玩的。
聽到這話,我可以想象得出你和我一樣有多深的羨慕嫉妒恨啊。可以說,我是看著這倆娃從牙牙學語一路成長到如今的全年級第一的。反觀一路歷程,倆娃的成長,實非一朝一夕之力。想當初,一娃一年級時,為一個字寫得不好一遍遍自己擦掉重新來,最后急得直哭,但還是堅決寫到自己滿意為止,據說,一年級剛開始時常常就為了幾個字寫到十點以后的。當時,如果沒有閨蜜就坐在她的旁邊鼓勵她,陪著她,小小丫頭怎會有如此毅力,如果沒有數十年如一日的陪伴,這丫頭又怎會將此毅力融入了骨子里,變成了一種習慣?別說女孩兒天生懂事,另一閨蜜家那小子,從小學圍棋,閨蜜每周來回幾十公里,數年寒來暑往接送從不懈怠,都說孩子能學成什么,真不是孩子的一時興趣成就的,更多的取決于家長的堅持和認同,因為閨蜜堅持做到了,那孩子在如此言傳身教下,棋藝學成,定力學成,學業哪有不成的呢?
如果你身邊有娃,如果,你希望你家的孩子也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那么就從現在開始從你自己開始改變吧。這別人家的倆娃,印證了當下流行的那句:所有的成功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準備,無需選吉日,掐良辰,現在,此刻就可以開始了。放下手機,移開電視,看看孩子們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陪著他們一起去做就行了。我們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現在就開始改變的執行力。執行力不算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現在就開始就行了!不需要任何的儀式!
于我而言,雖然認識到這一點有點晚了,但我相信只要開始,就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