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原生家庭的理論接觸得多了,便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很少有人會意識到成年以后痛苦的根源就在童年。
童年時期所遭遇的一切,在大人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以為幼小的孩子很難受到傷害。當孩子成年之后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大家又很自然地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溺愛或天性上,卻從未想過幼年時期的痛苦遭遇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不安全感。
高中時的鐵哥們離異了,他說他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極其不和諧的家庭里,父母常常開戰。所以,當他的婚姻再現幼時的場景時,他必然會選擇逃離。幼時的他在父母的婚姻里喪失了安全感,當成年以后的他意識不到這一點時,他必然要在自己的婚姻中加倍地尋求這種安全感。而這種尋求注定是徒勞的,別人不會為你幼時的缺失而買單,應該買單的其實是自己的父母。只可惜,時光不能倒流。
除了這種硝煙彌漫的家庭環境會帶給孩子不安全感之外,還有一種情形會讓孩子極度的不安全:那就是過早地與父母分離。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爹娘生、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帶。原因你無可辨駁:工作忙,沒時間。這種情形能夠理解,但帶的前提必須是幫著帶,而不能完全丟給長輩帶,尤其是當你工作的地點與父母的家相距千里萬里之時。
孩子安全感的源頭是母親:未出生前母親的子宮是最安全的,出生后母親的懷抱是最安全的。與母親過早分離的孩子,即便他能得到比母親更為精心的照顧,但不安全感卻就此植入內心深處,且不易察覺。而在他成年之時,當他要獨自處理很多關系,尤其是婚姻關系時,問題才會逐漸顯露出來。
我就是一個從小與母親分離的人,因為我與弟弟的年齡差是一歲半,母親要撫養弟弟,我便被送到了奶奶家。奶奶家與我家不過是步行十分鐘的距離,我與母親心里的距離卻就此拉大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自信的、樂觀的,而當我進入婚姻這座圍城后,我才察覺出了自己的不安全感。老公也是被爺爺奶奶撫養大的孩子,盡管他與父母從小生活在一個院子里,但他依然缺失了安全感。我們都會在很小的一件事上尋找自己不被重視、不被愛的證據,過分地苛求對方。事實上,我們只是在尋找一種安全感。幸運的是,我們已經覺察到了這一點,都在努力地改變自己,修復我們的關系。
所以我希望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撫養,無論你有著怎樣的困難;也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停止你們無謂的斗爭,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這世上有很多事情可以重頭再來,唯有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回頭路可走!
請記住:別讓你的孩子過早地失去了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