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課程新的版本,只用短短3個月就更新了,文字版升級成了圖形版,更加一目了然。吳導說人腦最大的威脅是AI,唯一對抗AI的是人心,復讀都有新鮮感,很棒的體驗。要學會用心。
照鏡子的部分也有升級,由2人組增加到4人組,從個體感受,增加到團隊的感知,團隊在一團混亂的狀態中,我們是在做破壞的那個人,還是帶領團隊走出混沌的那個人,還是隨波逐流的那個人?做正確的選擇是一種能力。
領導角色的課程中再次做了管理模式排序,這一次授權第一,上次是顧問第一。課堂我們做了一個很有關聯性的四宮格探索,把員工按照能力和意愿象限分布,我第一次這么清晰的看清楚團隊管理的短板。部門人員24人,直轄管理的人數不止11人,目前高能力高意愿的2人,高能力低意愿的2人,低能力高意愿的6人,低能力低意愿的1人,還有好多人無暇管理。經過反思,我發現之前顧問多的原因,是因為團隊新人多,花了很多精力在培養人,現在授權多,其實有一部分做的是授權,一部分做的是棄權,在天人交戰中假授權真棄權是不是占據了上峰呢?追問自己我為什么棄權?薪資不匹配?業績壓力大?工作太繁重?是哪個原因讓我選擇了倉皇逃跑?管理的模式沒有定式,要因人而異,看他所處的狀態。反思,組織架構是否過于依賴我的個人能力?我缺少有能力的幫手。有能力的幫手為什么來?有能力的幫手需要有競爭力的機制和一個好的上司。遇到什么困難?1.向上溝通,解決資源問題;2.專業提升,薪酬方案的設計;3.有競爭力的薪酬方案依賴于可持續盈利的項目;4.還有自己的能力。進一步反思這選擇或者行為背后的價值觀是什么?我在課堂上寫下的信念是什么?嚴謹,付出,全心投入。價值觀里邊沒有講回報,但是有努力沒回報,我不甘心。我的價值觀是不是崩塌了?我們都知道,價值觀是個人最穩定的、最持久的特性。價值觀不會輕易崩塌,那不然就是我價值觀認知錯誤了,迷失了,我要把自己找回來。
羅特控制源理論第2次測試,我依然是21分,屬于內控型。第一次課堂對這個模塊無感,這一次有新發現,原來這個并不是越高分越好。做了一個區分,我這個是內控有余,外觀不足。內控是在自己有能力控制的范圍去追索自己,做好自己的同時,向外看,懂得判斷趨勢潮流,懂得借力,懂得去要求別人。過度的內觀就是自卑了,自己都不信,何以信人?學會看人之大,學會看己之大,發現自己的優秀,我是最棒的,我的明天是卓越的。
關于LDQF團隊教練能力和CDCA教練步驟,想要做個好教練,先要做一個好聽眾,才能提出個好問題,我在這個8號大哥的個案中再次迷失了,很認真的聽,結果過分關注了內容,忽略了肢體語言和語氣的部分,感知無力,只能看到一部分興奮時的狀態,覺察不出更多的細節,這方面需要修煉,昨晚已經去京東買本書看《解讀肢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