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往,當他成功以后,這段過往叫做奠基石,是通往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成功人士分享的首要選擇。感恩曾經(jīng)差點讓自己跳樓或者崩潰的過往。反之,如果沒有成功,這一段過往就叫做經(jīng)驗教訓,總結出來以后,是今后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警示標。很諷刺吧!同樣一個事情,不同環(huán)境下便可以搖身一變。
但是,我覺得并不是每一段過往都是可以拿出來分享的,不論他成功與否,不想回憶第二次。因為有些經(jīng)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并且這個世界上壓根就不存在感同身受這四個字。反正我覺得感同身受是屁話,因為這世界上壓根就不存在兩片相同的葉子,所以更不可能存在兩個相同的腦袋,兩個相同的思維方法。所以說:“感同身受”其實就是屁話。
我曾經(jīng)總是奢望,當我孤獨無助的時候,會有一個和我感同身受的人來幫助我,幫助我渡過那不堪入目的一劫,因為一個人的劫后重生是很悲涼的,是很難以重生的。如同戰(zhàn)后的戰(zhàn)場,滿眼都是不堪入目,何來的劫后重生?慢慢的,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有些路必須一個人走過,有些傷口必須一個人承受,有些問題必須一個人面對,對于“感同身受”,那只不過是一個安慰性名詞而已。
現(xiàn)在有很多的勵志類的網(wǎng)紅作家,寫了各式各樣的雞湯文章,但是很明顯有兩個問題,第一點:“網(wǎng)紅后,以前的各種奇葩經(jīng)歷迅速搖身一變成為了雞湯,各種勵志,各種煽情。”第二點也是很多人困惑的事情“看了那么多書,明白了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一生”
首先簡單的分析分析第一個問題吧!很多不愿回首的經(jīng)歷其實是一個創(chuàng)口,看似愈合,其實里面還是鉆心的疼。每回憶一次其實無疑是撕扯一次傷口,每次都會疼很久。所以我是不愿去回憶的。我覺得只有成功后,這層保護膜的保護作用下,才不至于我那么的去撕扯。
然而第二個問題更好分析了,每個人的所處環(huán)境不同,對待事情的想法不同,態(tài)度不同,所以要想如同他人一般過好生活,肯定是不同的,因為標準也不相同,所以一切的一切不相同,如何能過好一生?
所以說有些過往只能你獨自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