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今天有雨。對于這場雨,我既希望于它下,又不希望它下。
但是到今天的黃昏,它終于塵埃落定。
其時我正在送貨的路上,既便內心是匆匆的,但行動上不能匆匆。好歹今天安排的事大抵已結束,只剩到涼亭方向的最后一趟。
我希望雨下得小些,祈禱老天到我下完貨再痛快地下,果真是天遂人愿。
我很熱,汗水濕透了汗衫;另外,脖頸上衣服上還粘有貨物的粉沬及雜質。我毫不猶豫脫了汗衫,裸露上身開車行駛在道路上。
雨斑駁著車玻,被雨刮器忠實地一遍遍刮去;夜風吹進駕駛室內,很涼爽。
是把日子過成詩嗎?這樣繁重的工作之下,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也能算是詩的日子?
我想應該是,自己認為是,就是。沒有陶潛的“采菊東籬下”,能“悠然見南山”嗎;沒有“鋤禾日當午”,能知“粒粒皆辛苦”嗎;沒有“春種一粒粟”,哪來“秋收萬顆子”…
勞動是最美的詩。我勞動,我快樂。
這一刻,我是享受的。享受一天工作的順利結束,享受勞累之后的放縱與自由。
想起這,是因為想起大順,想起大順的那本剛出版的詩集《山水之弦》。
弦,是很美妙的東西,柔且剛,撥之,錚錚然如玉珮之音。大順是喜歡彈吉他的人,彈吉他時很專注,也很輕靈,還有一份灑脫。這點,有些像他的詩。
我很喜歡讀大順的詩,而且往往是愛不釋手。我喜歡那樣磅礴又細膩的感覺,喜歡那樣古典又質樸的味道。記得第一次看見大順的詩,是那首《劍南關》,我仿佛看見一儒生劍客倚關而立,長襟飄飄,有著不可一世的氣質與氣魄。
生活中的大順無疑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一位對詩充滿了熱愛,渾身洋溢著詩性光澤的人。詩是美好的東西,是高尚心靈光輝的折射,是完美主義者的棲息地。我雖很少寫詩,更談不上是一位詩人,但我崇尚詩心,愿意詩意的生活,我想,我這樣的想法人皆有之,只是有人愿意表露,有人不愿意表露而已。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代是不是詩歌最好的年代。詩歌的小眾化越來越明顯,我敢斷定,認認真真看詩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了。人們愿意不厭其煩地刷抖音,樂此不彼地玩游戲,看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何況于詩呢。
當然,這是心的問題。內心拒絕的東西,是無法引起共鳴的。是時代浮躁膚淺了嗎?顯然不是,是人的內心。沒有物質化的年代,只有物質化的人。我有多次與所謂的朋友一起時,當見他們聽說我是詩人,仿佛感覺我是另類,臉上露出不屑或者滑稽的表情,我覺得很悲哀。
我不是悲哀自己,我是悲哀他們,真的。
詩是什么?詩是美好的東西是快樂的東西是幸福的東西。試問這些人,你們配談詩嗎?
其實我一直希望自己詩意地生活著,把日子過成自己的詩。我想大順應該就是這樣的人。
然而現實中也有詩歌的短板,在于詩歌對于大眾的影響力。真的,現實社會中談論詩歌的人越來越少,是人性化在衰退,還是生活這面鏡子已經模糊?
前天收到大順的書,是5月的最后一天。大順來我家的時候,我不在,書由我老婆收下了。大順原本計劃讓我代銷二十本,我也答應了,但后來想想讀詩歌的人不多,送來那么多,我沒有那樣的信心認定自己能夠送出去,送到愛詩的人的手上。我只要了十本,是因為我不愿書被糟蹋,這樣充滿了靈性的書,我不想成為別人的可有可無甚至是…
寫書難,出書難,賣書更難---這正是無數寫作者的無奈與悲哀。但即便如此,還有無數人為之執著,或許,這是寫作者的追求之一吧。誰都希望展示自己,以期獲得肯定。
這樣的念頭緣于一位著名的作家。一次談論送書時,他很憤然,說自己手書贈言的書,竟然在地攤上找到了,所以他從此不再贈書,愛買便買,不買不送。這是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想想,只要了大順的十本,想必大順不會怪罪吧。地攤上找到其實也是件很慶幸的事,其實我更怕在別的地方找到,那真是我的罪過。
我希望今天下雨。雨果然下了,勞累了一天的我終于可以放松自己的肉體,收拾自己的靈魂,來面對大順的這本詩集。詩集的裝幀很樸素,料想定價不會太高,只是它的份量是無與倫比的,是高貴的。仁者山,智者水,撥弄山水之弦之人,是有著大家風范的人,這點,在與大順幾年的接觸中,已經深有體會。
我愿意將自身的世界劈為兩半,一半是肉體,一半是靈魂?,F在,我躺在自己設計的小露天陽臺上,邊聽雨,邊隨意寫寫。這一刻,我的靈魂超越了肉體,或許,這就是詩的隱秘與本真。生活中從來不缺乏詩,只是缺乏愛詩的人;其實,愛詩,就是愛生活。詩是人類摘下虛偽面具最有力的武器,它直指靈魂,與真善美同在。愿大順的山水之弦,彈奏出更加美妙之音,人間因此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