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暑假是孩子勞動習慣養成的好時機。咱們這些70后,小時候都曾參與過勞動吧,難以忘記炎熱的夏季打豬草的日子,也就格外珍惜勞動成果,更懂得生活的不易,應好好惜福。
? ? ? ? 如果一個家長錯過孩子獨立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孩子的自立意識、動手意識、熱愛勞動的意識被磨滅,養成不勞而獲,懶惰的惡習,那很悲哀。
今天,策劃了一段時日的實踐活動終于行動了。我和孩子一起把總共28斤廢舊紙箱與雜志用了28分鐘,采用拖拉、推、抱、抬等方式,費了不少勁,運到廢品收購站。途中發現:過紅綠燈路口,別人都在盯著這對父母,水泥路面紙箱沒法推,盲道好一些……最艱難的時候,孩子說,我想起《勞動的開端》——那是貧窮激勵人改變的勞動。遇見兩位老婆婆,一位八十多歲,佝僂著背,推著自行車,五花大綁,廢品樣數繁多,不知道如何推倒廢品站的,另一位老婆婆九十四歲手推車推了一大堆廢品,竟然滿面春風,精神矍鑠,生活水平并不差,脖子、手腕好多飾物可以推算出來。是勞動讓老人,老有所樂?握著沉甸甸的17元,孩子累得什么也不想說了,兩頰全是汗水,當然,我也是。
? ? 我們知道人們從勞動中獲取身體和心理上的滿足,又從這種滿足中不斷進取、開拓生活的新境界。我想親力親為的參與比說再多的話管用吧,結束自己的勞動后,會從勞動的結果中體驗到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孩子成長的不可缺少的助力。而且,孩子可以通過這些勞動環節慢慢的接觸生活,從而理解生活。面對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懂得銳意進取,也明白知足常樂,因為在勞動中,在觀察周圍人的艱辛中,你會獲得書本上所說的那些曾經不理解的內容。
希望盡我所能教育好孩子有責任感,珍惜家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承擔,懂得感恩。西塞羅說:勞動使人忘憂。但愿一切愛勞動之人都無憂無慮,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