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年12月31日),抽風似地把手機系統進行了升級。結果,適配的軟件譬如微信僅是1.0版本,連字體大小都調整不了。還有諸多的預設一一需要重置。體驗版體驗感很差,不習慣到幾近崩潰。
這猶豫再三之后的盲目決斷,只能是以失敗告終,充當了一次可憐的小白鼠。
其實,耗費些時間倒也無所謂。可就是,當我今早一通操作,成功回退到此前版本且從云空間恢復備份數據后,卻意外(可能官方的解釋是必然)地丟失了昨天也就是2024年12月31日的一些數據。這些數據包括通話記錄、微信對話和支付信息等。盡管損失沒有重大到致命,可也是讓人莫名地煩躁。怎么形容呢?這就好比別人的2024是12月31日終止,而我的2024,則無緣無故被偷走了一天。
過去的一年,始終在做自己和無奈盲從中掙扎。明知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還要自不自覺地去祛黑洗白。總在不停地迷失中,力求葆有難得的一分清醒。孰不知,最初迷失的那個路口,早就無跡可尋、地覆天翻。
位卑未敢忘憂國,匹夫猶有青云志。世俗和功利,并不能完全磨滅一顆向美向善向真的初心。只要一有可能,它便會偷偷萌芽,頑強長大。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拘泥于一時的盲從,偶爾的屈服呢?人人都想成為的唐吉訶德,需要創造英雄不可或缺的時與勢,本身就太過理想主義。
昨晚讀到一段話,大意是(近來記性不好)當你遭遇不公、不幸、不睦、不淑等種種不好的時候,越是對立和抗拒,你所感知到的痛苦和煎熬就越嚴重、越凌厲,而且程度是加乘,遠甚于加倍。換句話說,理性地認慫,機智地退讓,甚至委曲地投降,都是無可厚非的優佳選擇。有些時候,有些事情,硬剛和硬扛,只能徒勞無益,兩敗俱傷。曾經流行的那句話,什么與自己和世界和解,大概也是勸誡寬己和寬人。簡言之,與其無謂抗爭,不如學會適應。
做來做去,什么才是自己?只記得有首歌叫《真我的風采》,歌詞全忘了,旋律也全無印象。不過,真就好,真我即本我。而這個本我,何不是真實存在和真切變化的現狀呢?較真較真,較來較去,也許恰恰淆亂了真相!
新的一年,不再糾結與標榜如何做自己、怎樣不盲從。無論干工作還是討生活,知其然就好,不知其所以然,也沒關系。
補充一下:去年最后一天的中午,有感于多年前訂閱過的《書城》雜志宣布休刊,匆忙乘地鐵奔赴南崗郵局附近報攤,買來24年最后一期《三聯生活周刊》與兩本《故事會》,以志留念,聊慰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