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內向者溝通圣經》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嗯,這是我的菜。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非常典型的內向者。喜歡獨處,有什么想法會憋在心里不喜歡說出來,表情不易外露,只限和特定的人分享自己的個人信息,喜歡書面交流多過口頭,這些內向者的性格特征,我每一條都中槍。書名“內向者”這三字就勾起了我的閱讀欲望。
不過這本書的內容真有它的名字說得那么玄乎嗎?溝通圣經,真的有這么神奇么?我忍不住翻開來看,在細細看完整本書之后,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對得起這名字。這是一本很實用的溝通技巧指導書。
首先,作者分析了內向者不善于表達,在職場上會比較吃虧,主要表現(xiàn)在4個方面:
1. 因為不懂拒絕工作、被點名發(fā)言或指定工作就會過度緊張、或是參加社交活動就會感到各方面的壓力
2. 內向者的內心比較不容易被察覺,所以經常會被人誤解是一個孤僻,懦弱,優(yōu)柔寡斷的人
3. 不懂的經營關系,職業(yè)發(fā)展受到阻礙
4. 溝通不順暢,想法沒有人關注,成為職場隱形人
作為一個典型的內向者,我真的深深感到內向的性格給我?guī)砗艽蟮穆闊S幸淮卫习逡概梢粋€人做一項部門的重點工作,我覺得自己可以完成,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開口向老板說,后來老板指派同事A去完成。我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A順利完成那項工作并拿到一筆豐厚的獎金。
老板比較了解A的工作能力,A經常會和老板溝通她的工作想法,并且在上班以后,她也會和老板有互動,所以老板對A的關注就會比較多,當他手上有一項工作,就會優(yōu)先考慮到A。內向的我則是盡量避免和老板接觸的機會,和老板在一起我會感到很不自在。所以老板當然很少注意到我。正是因為這內向的性格,我錯失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工作機會。
內向的性格,最令我苦惱的還是不知道如何和工作相關的人相處,建立起自己的人脈圈?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作者首先向我們介紹了一個比較通用的內向者性格管理的方法:4P法。即準備(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動(Push)和練習(Practice)。正所謂有備無患,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可以消除內向者的緊張感。在做準備時,你需要明確自己的目的,預想可以要提問的問題和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的應答,就像準備一場面試。計劃得越充分,應對就會越自如。在和別人交流時就是一個更好地展示自己準備的內容的時候啦。你可以用身體語言,聲音的控制來贏得別人的好感。內向者之所于疲于和別人交流,是源于內心的恐懼。你需要不斷地推動自己和別人建立關系,只有戰(zhàn)勝內心的恐懼,走出舒適區(qū)域,你才有可能改變。但是一次的改變是不夠的,你需要不斷地練習,直到自己完全適應這種人際關系互動。你才能完全改變。
4P運用到建立人脈圈方面,你可以這樣做:
準備階段
1. 了解自己的目的,計劃你需要得到什么。只有有目標了,你才更有動力和這個人建立關系。
2. 計劃自己能提供什么,吸引別人和自己建立關系。只有你價值了,你們的關系才能更牢固。
3.利用社交做好準備。先在社交平臺和這個人加為好友,了解更多關于他的信息,這樣聊天的時候才會比較有話題。
4.做好自己的思想準備工作。你要暗示自己和別人建立好關系是非常必要的,鼓勵自己去把握一切可以和別人更深交流的機會。
展示階段
1.學會傾聽。當別人在說的時候,你要認真傾聽,只要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內容,你們的交流才能繼續(xù)下去。
2.進行實質性的談話而不是閑聊。可以以閑聊為開始,但是要一步步深入挖掘談話的內容,進行實質性的對話。實質性的對話才能建立起人和人之間的聯(lián)系。
3.互相告知姓名。你會發(fā)現(xiàn),在和不太熟的人聊天,被人叫出自己的名字是一件非常讓人愉快的事情。所以要想和一個人建立關系,我們也需要先知道對方的名字,并且牢牢記住,下次見面的時候還能準確地叫出來。
4.在回答“你是做什么的”這個問題時,你需要先說出職位名稱,具體的工作內容,并且再舉一個例子讓對方更清楚地了解。這是最最重要的。
推動階段
通過以下方法可以讓你建立并管理和工作伙伴的關系
1.假裝自己是另一個人并開始演練你和他之間的互動,這樣能減輕你的焦慮和緊張
2.在排隊或是等到叫號時,可以和周圍人聊一聊,了解多一點信息。
3.當你因為其他事情需要到客戶所在地區(qū)時,可以預約拜訪或是打電話問候
4.在和很多人一起進餐時,可以讓自己成為調節(jié)氣氛的領頭者,制定一定的規(guī)則讓每個人都有發(fā)言的機會。
5.與輕松自在的社交高手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可以學習他們的技巧。
6.擔任在專業(yè)、商業(yè)或社團性質的組織的志愿者,增加和別人交流的機會。
練習階段
1.先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練習,比如先找一個關系比較密切的朋友排練一下。
2.多在博客上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讓別人熟悉自己。
掌握這個4P法,相信內向的人也能建立自己的人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