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設定目標?
1953年,哈佛大學做了一項關于目標對人生結果的調查。當很多智力學歷環境都差不多的同學畢業走出校門之前,哈佛大學對他們做了一次人生目標的調查,其中,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且長期的目標,整整25年過去了,哈佛大學再次對這批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27%沒有目標的人,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的各種不如意和他們如影隨形。10%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目標的人,他們成為了社會的上層,在短期目標不斷達成的情況下,大多數成為了行業專家,比如醫生律師等等。60%目標模糊的人,他們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生活安穩但平庸。3%有清晰而且長遠目標的人,他們一直堅守同樣的方向去努力,成為了社會精英,在社會各項發展上成為了領軍人物。
幸福心理學剖析,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感有三項,主要指標一、自主性。一個人是否有獨立人格,他是不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兒?二、勝任感。一個人在做的事情對他來說不是特別困難,也不是過于簡單,而是保持在最佳挑戰感。三、和社會的關聯性,有沒有因為做事情之后獲得了社會認可。可以說白手創業者和行業領袖他們有更多機會滿足這三項指標提高他們的幸福度。當然了,只有極少部分的人一直處于極其有目的的精彩的活著。
這些告訴我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目標對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有目標的人在睡覺,有目標的人睡不著,沒目標的人睡不醒。
確實如此,我以前度過了很多年消磨時光的日子,在回憶當時每天幾乎是沒有任何事情能帶來成就感的,在將近30歲的時候才終于達到了心智開啟的初期,開始理解為什么過去活的特不痛快,特迷茫無助了,這是因為對未來完全沒有規劃。后來我擁有了人生目標,才懂得內心的淡定從何而來。
一個人在有了拼搏方向之后,時間才不會被白白浪費,也因為有了還沒有實現的目標,在前方,生活才變得極其有動力。一個人沒有目標的話,就好像是獨坐一只小舟,在大海中航行,沒有任何方向指引,今天刮來一陣風就會被吹到一邊,明天再下場雨又會倍受打擊,只有目標好比黑夜當中的一座燈塔指引你的前進方向,讓你從一個人生漂泊者蛻變成思路明確的領航者。在我們身邊有一些幸運兒在他們年輕時代因為擁有了目標,并且以終為始,目標清晰,計劃明確。不斷開展有效行動進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比如美國NBC新聞主播布萊恩威廉姆斯在童年八歲的時候就確定了要成為一名新聞播音員的目標,他從小在家對著電視劇模仿練習,成年之后果然實現愿望。
臺灣創意天后和暢銷書作家李欣頻在她19歲的時候看了一部電影世界末日,她真的相信了1999年世界末日會來臨,她把接下來的十年當成人生最后十年來過,她想在29歲之前去29個國家,接下來她按照夢想去活,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兒,十年之后成為兩岸知名廣告人,28歲,出了人生第一本書,第二年出了四本書,她真的在29歲的時候去到了29個國家旅行。
日本企業家熊谷正壽在他22歲的時候就收到了父親要傳遞家族企業掌門人這個職位給他,這一年他還完成了結婚生孩子兩件人生大事,同時要肩負做好企業管理者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壓力,讓他突然之間意識到既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那勢必要走的明確清晰,于是開始進行了對一生的規劃,后來他也把過程當中的心得寫在他的書《記事本圓夢計劃》里。
二、如何更好的實現目標?
制作年度目標愿景板
第一步、寫下目標關鍵詞;
第二步、尋找對應的圖片素材;
第三步、把關鍵詞圖片合并在一起,用美圖秀秀拼個圖。
年度目標愿景板主要是以圖像的形式隨時提醒我們當年要做的事情,一年當中每一天的努力都要圍繞著年度目標,不容易偏離主旋律。要知道人類對圖像的記憶力比文字高出一千倍,不好好的運用大腦這個特質,用視覺激發潛意識動力實在就太可惜了。你還可以把年度目標愿景板制作成電腦、手機、桌面墻紙,像燈塔一樣為你指引一年的前進動力。這樣再也不用擔心過程當中,一不留神走了岔路口,忘記自己的初心了。
有了目標之后再寫日計劃就會很明確知道每天要做什么了?如果你的年度目標有升職加薪、考下一個理財規劃師證書、減肥20斤等等,那么你就可以去當天安排最需要做的三件事兒,一、完成當天老板安排的新項目數據收集,二、午休的時候學習教科書一章節,三、下班之后去健身房鍛煉一個小時,如果這三件和年度目標強掛鉤的事兒在當天都能完成,相信你的信心和成就感都會逐步攀升的。
三、如何設定目標更合理
如果你是一個超級喜歡給自己做加法的人,想做的事很多,那怎么能從一大堆想做的事情當中精挑細選出來,適合在今年執行的目標呢?想要作出選擇就得給選擇一個標準。想要界定目標該怎么甄選,可以參考下面三個小工具。
參考標準一,SMART原則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目標的經歷,這看似是簡單的事情,如果上升到技術層面,必須優先學習并掌握SMART原則。作為愛學習愛聽課你來說是SMART原則相對是一項非常簡單易行的衡量標準。對于還沒有接觸的同學來說,只需要掌握五項要點,S等于Specific,是指你的目標應該是清晰的,比如說你想要變成有錢人,這個目標就不夠清晰,你到底是要增加資產還是要減少銀行里的房貸,提前還清債務呢?不清楚的目標就算執行起來也會遇到各種前后矛盾的問題。M等于Measurable,是指這個目標應該是可以量化的。如果你想為家人學做愛心料理,到底是一年學10道還是20道,有了量化標準,努力才能更加明確。A等于Attainable,你的目標現實嗎?能達成嗎?還是超出了你的能力圈呢?最好選擇能給你帶來適當挑戰感的目標,在50%到90%之間的難度區間作出選擇。如果你非要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挑戰,超過了120%的難度,比如要求自己今年就要找到能結婚的老公,這種需要第三方或者更多人配合的目標難度很難被你一個人掌控,自然達成率不會太高。一年中設定的年度目標安排在3到6個比較好,別太少了,如果只有一個目標,最后沒實現,這一年當中他就特別沮喪,還影響了之后一兩年的心情,也別設計太多了,10個20個的,太高估自己的精力和體力。R等于Relevant,除非你一年只設定一個目標,如果有兩個目標以上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目標之間到底有沒有沖突,如果相輔相成互相借力能夠達成自然是最棒的,讓你付出一份辛苦,同時實現好幾個目標,但如果你這一年又要跑馬拉松接受強度訓練又想生孩子,這矛盾沖突性就太大了,兩個身份之間有巨大沖突,肯定要留一個舍一個。T等Time-based,是指要清楚的知道設定目標的時間限制,你這個目標到底是需要一個月、12個月還是18個月要完成的,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能實現的,越明確要用到的時間越能夠看到你離終點還有多少距離。
參考標準二,成果優化矩陣圖
你的目標如果太多,不知道要留哪個舍哪個,那就用成果優化矩陣圖來試一試,具體的方法是用excel表格完成,第一步把所有的目標在橫向和縱向都列下來,第二步,目標之間兩兩比較,勝出的就是你更想做的事情能夠得一分,沒有勝出的得零分。第三步,當所有的分數都加出來之后做一個排名,選排名靠前的3到6個目標就可以放在你的年度目標愿景板里了。
參考標準三,人生金字塔
在在日本企業家熊谷正壽寫的一本書《記事本圓夢計劃》當中,他提出了一個理論,人生金字塔,他把人生不同階段分成了三大階段,按照基礎、實現、結果階段進行設計,還分成了六大模塊,基礎階段分三個模塊,修養、健康、心靈,實現階段分兩個模塊,家庭、事業,結果階段分一個模塊,經濟物質金錢,通過對比這座金字塔,你瞬間就能知道當下對于你來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基礎階段是需要在你年輕時去打基礎,積累學識,保持身體健康,注重身心靈修養。實現階段是指人在30到40歲左右的時候,需要選擇好和什么樣的伴侶結婚組建家庭,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在社會立足。如果你能在一生中確保家庭和工作都選擇得當,已經比社會上50%的人過得順利了。實現階段是在你中年之后,如果手頭有足夠的積蓄和資源,一方面可以輕松滿足當下和你老年時的生活,一方面還可以分享更多給后代和身邊人,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人生價值獲得實現。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各種挑戰,而且經常提前完成年度目標的人,完全可以每年給自己設定一套A加B目標套餐,如果A目標已經完成,那這一年剩下的時間就當是賺出來的,可以繼續挑戰B計劃。
???b??7??6?6?2??Rm??-??\????"?y??M?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