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說件有趣的事情吧,我有一個同學,之前非常喜歡旅游,滿世界游玩,讀大學時理所應當地進了旅游學院,令我吃驚的是,他一直學不好還經常掛科,后來發現自己擅長的其實是電子電路,就去轉了專業,結果成績蹭蹭的就上去了,畢業后還到了法國繼續深造。
這便讓我想起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名各領域中的杰出人士做的一項調查問卷,結果發現,61%的人士所從事的工作并非是內心最喜歡做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
你是不是總是覺得,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你是不是總是認為,找到一份跟你興趣一樣的工作,就更有活力獲得更好成績?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人生路上,我們都是孤獨的行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真正能幫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不久前看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兒童美術教育機構做招生的女性叫妙妙,雖然盡職盡責,但是業績總是處于中游,在公司里面也不突出。有一次閑聊有人問她:“你大學是學美術的,怎么沒去當老師?”她無奈的說:“你以為我不想當老師嗎?我沒有機會啊?!?/p>
問及到內部轉崗,她表示公司會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擇優考慮,可是她自己工作盡職,所提議的轉崗卻屢屢被退回。那人便幫妙妙分析,問題就在這,你以為你完成了本職工作,但是你并沒有達到優秀,在現有崗位上,你都做不到最好,公司肯定擔心你在老師這個崗位上也是不溫不火,公司那么多比你優秀的人,也不只你一個想當老師,為什么會給你機會呢。后來,她在重新審視招生這個崗位的時候,產生了新的動力和期待,用心投入的結果就是業績也隨之提高了很多。半年后,妙妙成功轉崗成為了美術老師。
那么怎樣才能把不喜歡的工作做好呢?
首先,你要清楚自己為什么不喜歡。
現在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沒有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他們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時間久了,對什么事情都消磨了激情,削弱了斗志。其次,你得在工作中培養興趣。任何工作都會包含很多面,你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你可能不喜歡的是工作的過程,但不一定是不喜歡工作的結果。用結果導向去完成工作,往往帶來的是目標的驅動,而不是行為的驅動。
最后,你要有好心態。
克服舊觀念,積極主動的態度便是你的老師。不知你是否聽過,有一位家境貧困的女生,名叫Ling,她一直沒有條件得到很好的教育,但從未放棄過對知識的追求,在18歲那年,她進了一家大設計公司打雜。Ling剛進去的時候,設計部門里面40多個人都是名牌大學設計專業畢業的。
她當時就在想:“我什么都不會所以一定要比別人更努力,才有可能實現,我要學習的更多,我一定要主動積極,我不能被動。”于是她想了個辦法,把每天有誰找她做的事給記錄下來,然后放進一張時間表里,了解這些人每天具體的日程,從而可以主動的去協助前輩做事。
一年半后,Ling達到了與一個應屆畢業生花了三四年才達到的就業水準。
倘若你還沒能找到心儀的工作,那么就在現有的工作中尋找新的契機吧,先做好本職工作,或許好的機會便會找到你了。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我們已經盡力聯系作者,對著作權有異議的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