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9日,星期五,巴西,天氣未知
《島上書店》中說到:“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難過的那一年”。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謝莉爾·桑德伯格,也經歷了這樣的一年,甚至兩年。
在《另一種選擇(Option B)》這本書中,她記錄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從這樣的陰影中走出來,并逐漸找回快樂的。她是勇敢的,不僅承受住了痛苦的打擊,還愿意分享自己的痛苦經歷;她也是無私的,愿意分享自己從痛苦中走出來的經驗及思考,希望給更多的人帶來幫助。
0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什么感覺?
我還沒有這樣的經歷,目前印象深刻的失去親人的感覺,還是在爺爺去世時。
當時我還在讀研究生,聽到家里的電話,大腦里瞬間什么都不想了,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我要趕緊回去。給導師請了假,回去拿了點東西,就直奔火車站。輾轉到了老家,看到堂屋中間掛著爺爺的畫像,爺爺靜靜的躺在白布下面。心里真希望下面不是他,一下子跪在床邊,眼淚不由自主的就下來了。
謝莉爾失去的是陪伴她十一年之久、朝夕相處的丈夫,丈夫走時他們還有兩個孩子,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我常常回憶起戴夫躺在健身中心的地板上,我仿佛看到他的臉在天際浮現。每到深夜,我都會大聲呼喊,喊進那虛無:“戴夫,我想你!你為什么離開我?求求你,快回來!我愛你……”每一晚,我都哭著入睡;每天早上醒來,我都會再經歷同樣的情緒。
這種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而且,這種痛苦是持久的,一個不經意間,痛苦就會再次把人打倒在地。
如果你已經承受了這樣的痛苦,那么你是真正的勇士!
02 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不由想到一個經典的情侶對話,就是到底希望誰先走一步。表面上看,希望對方先自己而去,有些自私和奇怪,看了這本書才明白,其實這反而是更加無私的想法。
伊壁鳩魯說:”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時至今日,我們也還不知道是否有另外一個世界,也不知道走的那個人在那個世界過得怎么樣。
但是對于生者來說,失去親人或者愛人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血淋林的。
生者還很容易陷入到“幸存者“的愧疚中,“為什么我是那個活下來的人?”公司裁員也是這樣——那些保住工作的人常常深受幸存者罪惡感的折磨。
生者也會進一步把很多事情都歸咎在自己身上,比如“要是我多陪陪她/他就好了”,并產生深深的自責感。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沒有神采的眼睛來,接著說。“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
祥林嫂就是陷入了這樣一種深深的自責感中去了,這樣的心理感受其實不容忽視,也更應該得到關愛。
電視劇里結拜時,經常會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時,才真正有了一些理解。
無論親人、愛人或者朋友,能夠同時離開這個世界,其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03 復原力的秘密
如果一直沉浸在悔恨、自責和痛苦中,只會毀掉我們后面的生活。有些事情,終究是我們的力量決定不了、也改變不了的,不應該把事情歸咎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你還在因為失去太陽而后悔,那你也將錯過滿天的星辰”。我們要做的,是盡快從痛苦中走出來。
好在,我們每個人都有復原力——也就是面對逆境的能力。
都說,人的記憶是短暫的,特別是對于痛苦的記憶。比如2015年股災后有這樣一條新聞,“散戶的記憶只有7秒鐘:場外配資客卷土重來”。但,這可能是我們復原力的一個重要來源。
復原力,更主要是來自于愛。愛可以有很多種,有來自親人的愛、來自朋友的愛、來自許許多多關心我們的人的愛。
謝莉爾剛失去丈夫時,家里的親人整夜整夜的陪在她的身邊。她和丈夫的很多朋友,都用各自的方式伸出了援助之手。
謝莉爾如是說:“正因為我的家庭經歷過痛苦,所以我很清楚我們是多么幸運——我們有廣泛的支持體系,有大家庭、有朋友、有同事,以及寶貴的財務支持。”
劉歡有首歌我很喜歡:“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在路上/只為伴著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
正是來自這個世界的點滴溫暖,會讓我們重新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也讓我們有力量,走出痛苦,一直行走在路上。
04 愛的領悟
“也許我們命中注定要失去所愛之人,要不,我們怎么知道,他在我們的生命里有多重要“。
失去了,反而讓我們對愛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為了失去的愛人,我們要好好活下去。
前一陣子,看到一個關于朱自清的《給亡婦》,最后有一句“我和隱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墳上來;因為她病了沒來成。”隱,是他的新太太。這一句,也讓有些讀者頗有微詞。
不過,仔細考證,朱自清再娶,已經是四年后了。如果作為朱自清的亡妻,泉下有知,也應當感到欣慰了。
《島上書店》中,AJ也慢慢從傷痛中走出來,重新找到了真愛,并和艾米走到了一起。
如果我先走了,我會從心里希望,幸存的你,能夠繼續好好生活,能夠繼續愛,甚至找到新的幸福。
05 領悟新的人生意義
失去愛人或者親人,會讓我們認識到人生無常,從而讓我們對生命的認識有一定的升華。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彌足珍貴。我們總覺得很多事情還來得及,結果往往就來不及。
無論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都要好好珍惜生命,珍惜愛人。
失去親人后,每逢生日、紀念日、節日,空虛感便讓我難以面對。布魯克鼓勵我珍惜這些重要的日子。過去,我每 5年過一次生日,我認為只有年齡以 0或 5結尾的生日才值得過。現在,我會慶祝每一個生日,因為我不再理所應當地認為下一個生日會如期到來。
希望,你在有生的日子里,努力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多一些快樂,少一些遺憾。
06 同一種選擇!
盡管很難,但自我的消失給了我們想象和創建新自我的機會。悲劇發生后,我們有時會想念曾經擁有的機會,畢竟我們為過去的生活投入了全部情感。海倫·凱勒說:“當一扇幸福之門關閉時,另一扇門已然敞開;但我們卻長久地盯著關閉的門,看不到敞開的另一扇門。”
每個人,最后都會有不同的選擇,雖然這種選擇是被迫的。
在書中,有些人選擇了重新愛,有些人選擇了另一種形式的愛比如收養一個孩子,有些人選擇了一個人愛自己……
相同的是,每個人都做出了同一種選擇——繼續愛!
只要有愛在,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永遠不會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