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人們因為交流而獲得靈感,進而觸發寫作的一個例子。比如經濟學家Armen Alchian,正是在與朋友的溝通和與學生的交流中,提出了“不確定性、進化與經濟理論”,為經濟學大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電影美麗心靈當中,主角John Nash,是在酒館與他人交流如何獲得女票的過程中,頓悟了博弈論的精髓,為經濟學提供了標準分析工具。當然,這樣的頓悟實際上是質變到量變的過程,但不可否認,溝通對于思考和創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我想討論一下溝通對于寫作的意義。
首先,溝通讓我們思考更嚴謹
眾所周知,當我們生活中碰到一些大事情或者是難題的時候,總想找些人商量一下。這個道理很簡單,一個人所思考的事情總是有缺陷的。
僅僅一個人的思考不可能把一件事情或者一個概念的方方面面想的非常的透徹。有時,一個人思考的廣度和深度會被鎖死某一個層面,如果不與他人溝通,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掙脫。這個時候如果能夠與他人交流,往往能夠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我個人就經常會有這樣的體驗,我是一個不太寫作的人,但是我經常能夠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對于事情的更深刻的認識。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別人與這個問題無關的一句話,也許會讓我恍然大悟。
然后,溝通是理解讀者的過程
“站在讀者的角度和站在需求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是很重要的寫作的方法論。笑來老師曾經說過,“能理解多少人,便會有多少讀者”。那么怎樣才能理解更多的人呢?我認為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溝通、第二是思考。
本文討論的是溝通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寫作是思考過程的輸出不用贅述。這里只提一點體會:如果想客觀的了解他人,還需要許多思考能力方面的練習。
溝通必須要放在第一位,通過溝通,能洞悉他人的處境、能了解他人的思想、能讓你獲得他人看世界的角度,甚至能獲得他人對你的看法。這對于作者了解讀者至關重要。
實際上,寫作就是為了溝通
前面講了溝通對于寫作過程的重要性,但當再次做下來思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實際上寫作不就是為了溝通么?表面上,一個人每天宅在家里不出門,但只要他一直在寫作輸出一些東西,那么他的心里就是渴望溝通的,渴望讀者能夠理解他的思想。也就是說,溝通不僅讓寫作的內容更嚴謹、角度和層次更豐富、而且為寫作提供了意義。溝通本身就是寫作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