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概括:欺詐式營銷、教學落后、師資低端
一 成因:高校教育的落后
重點高校:希望能培養出研究生、博士。所以對于實踐并不重視,近幾年由于壓力所致,加強了實踐能力的培養,但由于師資力量所限,并沒有能教實踐的老師,就程序員的高工資而言,實再沒必要做老師,而且學歷也不夠學校要求。因此也沒法很好的教實踐。
同時,教授在學校期間教學工作理論不是重點,教授主要做科研,理論不和實踐相結合會非常空洞。
** 普通高校**:其教學體系主要由重點高校培養。而且面臨著就業的壓力,所以會側重實踐,同時,理論也會教一點,同樣,他們呢也不太擅長理論。但實踐僅憑自身又教不好。
因此,學校的學習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 培訓機構**:只實踐,因為需要就業,沒時間培養理論。就業就行了,以后會怎么樣?看天嘍
二 培訓機構之七宗罪
1 銷售第一,不擇手段
銷售費占比超過40%,最常見的兩種招生模式:校企合作、招轉
校企合作的本質是“各取所需”,舉個例子,某培訓機構和學校達成協議,每招生成功一名贈送學校一臺Mac電腦,這還算好的,起碼校長是為了學校利益著想,更有甚者公報私囊的大有人在。校園里琳琳色色的講座實際上也大量存在利益輸送。
招轉 以就業為名,行招生之實。常見的套路是招聘網站上發招聘貼,你去了就變成崗前培訓。最后能否就業?天知道。
2 教師收入低,人員素質整體低下
初級講師月薪不超過1w,培訓保證月薪1W的學員?are you kidding?
你膽敢參加嗎?
3 生源低端
大專?沒關系,專業學文科的,沒關系。只要你敢來,我就敢收。計算機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科,具有一定門檻,一個小Bug都可能牽扯到底層的實現,缺乏了理論基礎,只是空中樓閣而已。
4 過度包裝
甭管是否教的好,先包裝出來再說。
IT最關鍵的就是實踐,是項目,為什么有人在學校是一條蟲,但公司里立馬就nb了?就是因為在公司有項目的磨練。
但在培訓機構,實戰基本不做,把市面上最火的框架技術包裝給你,背下來再說,而后教你話術:“千萬別說你是培訓機構出來的” “哥,我已經拿到幾個offer了,但是對你們公司特別向往...”。
如果招聘公司發現你是培訓機構出來的,基本會PASS掉。
5 浪費的不僅僅是金錢,而是更寶貴的時間
4個月2W,但之后呢?你是不是要在這個領域干很長時間?即使你被拔苗助長的找到了工作,工作3年、5年、8年后發現自己并不適合這個行當,歲月已老,轉行無望,空余憤恨。
6 教學低端,無用
都什么年代了,還是填鴨式教學,輸入為主,很少輸出,但是IT是個重實踐的行當,你不做大量的項目,沒有一定的輸出,沒法成為一個稱職的碼農。
7 作惡
讓剛畢業的學生提早見識了社會的陰暗面。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備優良價值觀的人,百年育才,一個歪曲的行業給社會輸出歪曲的價值觀,說毒瘤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