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會影響我們的觀測結果。采取不同的觀測方式,會觀測到不同的結果。
舉個例子。很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為電子到底是什么而爭論,有些科學家說它是一種粒子,有些說它是一種波,而且雙方都可以舉出各種各樣的證據支撐自己的理論,所以,我們說電子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因為根據我們的觀測方法不同,它既可以表現出波的性質,又可以表現出粒子的性質。
假如你現在看到了一匹棕色的馬,那如果你戴上墨鏡,那這匹馬的顏色在你眼中就變了,而如果你是一位色盲患者,那馬在你眼中又會是另外一種顏色。我們其實并不知道馬在本質上是什么顏色的,只能說馬在我們的觀察中是什么顏色的,甚至可以說,馬根本就沒有什么“本來的顏色”。
這個道理聽起來很玄乎,但事實的確就是這樣。無論是電子還是光子,這些量子力學中的測量對象都是非常微小的,我們的觀測會對它們造成致命的干擾,而且是不可能被克服的,觀測的結果并不是客觀確定的。
不確定性原理意味著,我們無法同時精確地測量電子或其他微觀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并且,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會對測量結果造成干擾。所以,我們不能說世界的本質是什么樣的,只能說我們觀測到的世界是什么樣的,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存在一個客觀實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