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以前,我一直不太能理解年輕人為什么會有信教很深的。中老年人經過生活的磨練,遇見的事情多了,需要在內心尋找一個信仰以慰藉風塵仆仆的心,是可以理解。年輕人又為什么呢?看透生命,內心平靜?還是找一個心靈上的約束?
雖然我不太懂別人,但也不會去批判反駁那樣的年輕人。只不過在生活中接觸了很多基督教的人,也了解過佛教的信仰,心中不禁有個疑問,兩個教的不同之處在哪里?信哪個教會好一點?
我不喜歡給這種問題定下答案,這類問題有無數的角度可以去分析,也沒有完全的絕對。但在我看來,信教也講究“合適”!
如果將基督教和佛教具象化,描述成一個有血有肉的獨特的人,那分別是什么樣的人?
我家里信基督20年,從小就接觸信基督教的人,但是長大之后幾乎不愿再去接觸。以我有限的了解來妄斷下,基督教的信條里大多講的是寬容。
祈禱的時候,一定會讓上帝寬容所有人的罪過;
讀經文的時候,一定會讓教徒懂得寬容別人;
生活中遇到惡人,一定被勸告寬容別人。
其實,寬容沒有錯,但是為何要處處充滿著寬容?信徒的內心因為寬容更強大了嗎?這是一個寬容盛行的世界嗎?寬容不應該是這么廉價的。
遇見過的基督教信徒,大多內心軟弱,誤解這世界有一位上帝可以寬容他的所有罪過。所以,他們禱告里,一定有一句“愿上帝赦免我的罪”。大部分基督徒也是在各樣的困境下加入信教。(也許你不認同“大部分”這個詞,僅個人經歷所感。)
人類生來就有其劣根性 ,若加上一個人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懶于創建而軟弱無能,他適合信基督教嗎?這樣的人,在這樣寬容的環境中寄托于一次禱告來帶給自己心靈的洗滌。心靈的洗滌不是靠一次告解就以為獲得了寬容,寬容沒有那么廉價!這樣的人我建議去信佛教,讓佛教給你上另外一堂課,叫“因果報應”。別一邊放棄自律,一邊享受自以為隨手可得的寬容。
我也見過信佛教很深的年輕人,出不出國工作都要求個簽。我只想說,就算佛祖真存在,也沒空理你出不出國工作。這世界很多事情都是風險與收益并存,很多事情的變化也都有可能因為其他的一點小事情引起。連理智都可以判斷好的事情拿去麻煩佛祖,你覺得佛祖理你嗎?
很多人會說,很多事情不需要太認真計較。我也承認,宇宙有很多我們還未知的事情。但是,信教的人應該問問自己,身為一個人,你做的如何?然后再去考慮你靈魂的歸宿。
如果連做人都做不清楚,那你對得起宇宙賦予你的生命嗎?如果宇宙中真有神明存在,那TA賦予人類生命的第一宗旨一定是完成好你的生命,而不是關注自己死后靈魂的歸屬 。
一個信教多年的中年婦女對我說,你如果不信基督教,你的靈魂得不到永生。我就開始想,如果靈魂真存在,那得不到永生又如何?我愿意多活幾趟人生,因為我享受生活的苦與樂,我有勇氣游戲人間!
那些將自己的劣根性寄托于宗教信仰的人,神明真的懶得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