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叮咚~
“呀,一定是快遞來了!”你興奮的想,打開門,快遞員送來了最新的iphone7,還是亮黑色。這電話是老公專門拜托朋友從國外訂購的,國內還鮮有人能擁有。
撫摸著新電話,你不禁心花怒放!小心翼翼的開機,設置向導,插上卡...哇!新的iOS10系統棒呆了!
掏出舊的iphone6,給新電話拍個照發朋友圈!恩,隨意的擺在茶幾上,不能太張揚,要低調的炫耀!好開熏!世界都美好了啊!一切都是辣么的祥和~
叮咚~
是誰???打開門,原來是閨蜜小紅和老公來吃飯了。恩,上周就約好了的。
“哇,是新款的iphone7嗎?”
小紅眼真尖,一下就發現了。
“是呢,哎呀,我家那口子真煩人,說了不要不要的,花那個冤枉錢!”
哈,雖然喜歡,但是嘴上還是要那啥的哈~
小紅喜歡的把電話拿起來在手中把玩了很久。轉眼間,晚上十點了。小紅的老公說:
“老婆,不早了,明天還上班,咱們回家吧。”
小紅還意猶未盡的 ?把玩著我的iphone7,沒吱聲。我心中泛起一種不祥的預感… …
“紅,電話還給人家,咱回家了。”
“恩~~老公,我想帶回家玩幾天!”
Oh,no!!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哎呀,老婆,這不好吧,人家新買的電話!”
可是在他語氣中聽不出哪里不好啊…
“哦,不就一個電話嗎,帶回去玩,什么時候玩夠了送回來就行!”
啊啊啊啊啊,我的敗家老公啊,我憤怒的看向老公,卻不敢吱聲。
“哎呀,你這個不聽話的娘們,還不快謝謝人家!”
“嘻嘻,謝謝你了,寶貝你真好!”
小紅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和我說道。我的心在滴血,藍瘦,炒香菇!
等她兩口子走了,我恨恨的問我老公:
“你憑什么把我的東西給人了!”
卻沒想到老公說:
“啊呀,不就一個破電話嗎,能怎么!”
“就玩兩天,也不是不還給你!”
“怎么找了你這么個小氣的娘們,別給我添堵。”
我的心里竟突然很難受,鼻子一陣酸酸的,淚水仿佛不爭氣的就要噴涌而出。
我哼了一聲,頭也不回地沖進了臥室。門在我身后哐的一聲關上了。那晚我哭了很久很久。被傷過的心,還可以愛誰?
天亮了,我還在考慮一會上班同事問我新電話哪去了我怎么回答。不想上班了,嗚嗚嗚!
三個月后,電話還回來。藍寶石屏幕被劃壞了,邊上也磕掉漆了。我的心在滴血,看著被玩弄過的iphone7也不興奮了。
同事Fiona那個綠茶婊,搶先我一步把iphone7帶到單位炫耀。大家背地里都說我裝逼,明明沒買新電話非要發朋友圈。
心累了,以后不要和小紅做閨蜜!
2
怎么樣,有一絲生氣嗎?在要求孩子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和圖書的時候,你和那直男癌的老公有什么區別呢?
有時候你的孩子不是那么的配合你,拒絕了分享。你會想,這孩子怎么了啊!不就是一個舊玩具嗎?不就是一本破書嗎?怎么就那么不懂事!
我想問,家長,你怎么了啊!不就是一個 破電話嗎?不就是一臺破電視嗎?你怎么不分享呢?不就是一個臭男人嗎?你怎么不分享自己的老公呢?
在你眼里的破玩具,破書,就是孩子的iphone7和最真摯的感情的寄托啊!
我們成人的世界強調共情,強調換位,強調情商。你怎么不和你的孩子換位思考一下?
你知道嗎,你的無私分享,讓孩子的內心遭到了很深很深的創傷,乃至一生都影響著孩子的行為。
3
孔融讓梨的故事你聽過?不,你好像沒聽過。
孔融家里5個兄弟。他四歲時候,家里吃梨。孔融看看盤子里的梨,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拿大的 ,撿了最小的一個。
爸爸問他,“吾兒啊,你為啥不拿大大?只拿小的?”
“爹啊,我年紀最小,理應吃小的,大的應該給哥哥吃。”
孔爸爸很開心,看我兒子真聽話。他又問:
“那你弟弟不是比你小嘛?他應該吃最小的!”
“爹啊,我是哥哥,比他大,我應該讓著弟弟,所以我吃最小的。”
孔爸爸高興地仰天長嘯:“我兒將來有出息啊!”
時針很快的指向了未來。
孔融被曹操處死了。理由是孔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不孝言論。
“父與子,有什么恩?論其本意,不過是當時情欲發作而已。”
“子與母,有什么愛?就像東西放在瓦罐里,倒出來就什么關系就沒有了。”
看,這種言論,在21世紀也是驚世駭俗的啊!雷的我不要不要的,如果發在微博上,一定上熱門。何況在古代。
孔融如果是發自內心的謙讓恭簡、那么也不會說出這樣人格分裂的話語,
4
你一定會好奇,說了這么多,難道我讓孩子分享,錯了嗎?我讓孩子學習孔融讓梨,錯了嗎?
沒錯,盆友。教會孩子不自私,知道分享自己的東西,這本身沒錯,但是你要照顧到小孩子的情緒。
孩子愿意分享,是因為他有安全感,在有物質盈余的時候的分享,會使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我們的孩子如果有20塊糖,我們要教他分享。但是我們孩子只有一塊,你平時還限制他吃糖,他本能的會拒絕分享。
你還要說他自私,不懂事。他的整個世界都灰暗了,他以后無論什么都會拒絕分享,因為他成年后也會記得這一塊糖的恐懼。這恐懼深深扎根于他的潛意識。
孔融那么小,只有四歲。你想想你自己4歲什么狀態,看看你孩子4歲什么狀態。
孔融讓梨的故事要么是虛構的,要么孔融就是被逼迫著說的那番話。如果孔融長期被迫的被分享,嘴上還要說我高興啊!那么他的安全感就會被消耗一空,甚至于人格也會不健全,有時候看似好的,其實只是壞的開始。
強迫的分享,無非就是告訴孩子兩個道理。
1.自己的東西必須拼命爭取、否則就會被搶走,加劇不安全感。看看老人還沒咽氣就跳著腳分家產的不肖子孫。
2.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去爭去搶,就要吃虧。長大了自私自利,只能看見眼前的蠅頭小利。想想辦公室里總拿團隊業績向老板邀功的Mary、Sunny、Candy... ...
家長們,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分享,教育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潤物于無聲。您先做到慷慨大方,您的孩子耳濡目染不會差。
我也想強迫樓上開蘭博基尼的大哥把車給我,可能嗎?那叫搶劫!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