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隨大流趨勢的環境里
合群有一個同義詞
浪費時間
1
民謠剛興起的時候,朋友圈里經常都在討論分享。
H是個偏愛古風歌曲的姑娘。因為在群里活躍度比較高,那段時間雖然還是三言兩語地說道,但也顯得有些沉默。
后來,H跟我說,群里提到的每首歌她都有去聽,只是找不到那種感覺。
在古風歌曲方面,H是非常有見解的,或許是看多了那類小說,情緒拿捏的比較準確。曾經一首《傾盡天下》在校園歌曲大賽中拿了第二名,唱哭了底下一批妹子。
我回她,一群愛民謠的人里,你還愛著古風歌,這才特別呀。
不要強行去找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娛樂方式,迎合一些不屬于自己的群體。
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不要問別人好不好看,你努力合群的樣子并不漂亮,恰恰是做自己的時候,你身上那股特立獨行的勁兒才招人喜歡。
兩個人或一群人朝一個方向努力固然是好,獨行的時候會有些孤獨,但相信這條路上一定會遇見更有趣的人。
2
泛社交時代已然過去,現在大家都會發現即便是社交APP中,也會將個人愛好,圈子活動特別精細化的分類,幫助用戶找到自己喜歡的圈子和一些志同道合有共同愛好的人一起玩耍。
與其說研發者越來越尊重用戶體驗,不如說在后社交時代,個人的風格獨立和明確化更為重要,因為不管你喜歡什么還是不喜歡什么,都不用那么努力的合群多數人的想法和愛好,不用一定要勉強的喜歡一些流行和熱門的元素,才能顯得自己沒有被淘汰。
要知道,獨特的你才是最珍稀的。
3
想起之前公司做的一場辯論會,關于錢是不是最重要的辯題。
雙方的辯論技巧都很厲害,從一開始大家都認為錢作為一種被使用的工具,到觀點激化之后變成正方認為錢是經營資源的“社交貨幣”,是一種可以被利用的高級工具。而反方覺得,錢在社會和生活中都是主導地位存在的,人都是在圍著錢轉悠。
無論哪種觀點,放在辯論的平臺上出現了非常精彩的真知灼見。現場主流價值觀認同錢就是現代的“社交貨幣”,是被利用的存在,不能讓錢主導。在大眾投票的環節,有很多同事開始違背了自己的想法努力去合群主流的價值觀選擇。
有一個同事被問到,你覺得錢作為“社交貨幣”,是怎樣的流通的時候,他的回答有點斷斷續續。其實在我看來,他是一個非常努力賺錢,并且在花錢這件事兒上很看重錢的作用的一個人,他是一個極端,對于消費,大方起來很奢侈,摳門兒起來非常葛朗臺。
但是,他不想讓人知道自己好像很愛錢,很貪錢的樣子,所以選擇了認同正方的觀點。
4
在一項喜好或者一種觀念上的表達,即便不是主流熱捧的并不是說就很低端。
iPhone出新品了,一個智能手機五六千,實在沒必要看在大家都有你也要有,更何況很多人并不能真正的會用蘋果系統。新一季的流行的款式服裝上市了,沒必要因為款式流行但并不是你喜歡的,為了合群也要在別人看來你很趕得上潮流的樣子。當大家都在熱衷看美劇,聊資本主義生活劇情的時候,沒必要因為美劇流行而你根本不喜歡看,為了合群放棄自己喜歡的韓劇和宮斗劇顯得自己也很有大家一樣的品味。
合群,本身是一種放棄自己的堅持去和一幫人在一起浪費時間的行為。
在這個信息化以秒更新的社會,即便是意見領袖的人物,他們所追逐和熱衷的,即便最終能成為主流風向標,那也只能代表那一部分人的擁護偏好。
好比,有人信仰佛教,有人信仰道教,還有人信仰基督。在國內基督教信徒并不因為佛教信徒眾多,為了合群就去信佛。
那些努力的去合群的人,其實是放棄了自我獨立的權利,以及將自己未來的選擇權交給了那些“主流大眾”。不必怕自己的喜好、觀念和主流向左就要努力的合群,覺得那樣才是對的。
所謂真正對的方向,大多是自己有了清晰的信息過濾和理想的目標追求,并且熱衷和堅持去做的事兒,而并非一味的合群。
【作者蜜思琳,愛讀書、愛旅行也愛攝影;一只特立獨行的質感女子,一種向往自由的不羈情懷。睿智不失內斂,兼具文雅謙和。以筆代口訴說世間百態,落筆成章閱盡大千繁華。微信公眾號:蜜思琳的世界(MSLIM-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