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會,吐槽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各種惡意。乍聽之下,好像是的,比如說網絡上轟轟烈烈的江歌事件,劉鑫的種種表現讓網友們唾棄不已。但是我始終堅信“善會激發善,惡會激發惡”。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的,人也不例外,總是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當你帶著善意去揣測的時候,會收獲善意。當你帶著惡意去揣測的時候,多半會收獲惡意。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獨居在家的老太太聽到了敲門聲,打開門一看,一個狼狽的年輕人出現在門口,渾身被雨澆了個透。老太太二話不說,趕緊讓年輕人進來,讓他換上衣服,讓他吃點東西。最后年輕人拒絕了老太太的挽留,離開了。第二天,警察把這一帶包圍了,有一個兇狠的歹徒進入這個區域,殺死了好多無辜的居民。但唯獨這個老太太幸免于難。
但我想要說,善良是一種能力。很多人往往把怯懦當成善良,把懶惰當成善良,把逃避當成善良,把愚蠢當成了善良。
有一對夫妻,由于夫妻兩地分居,雙方工作都很忙,就把孩子托付給孩子的老師。如果別的家長交200元,他們就交500元。但是這個孩子在老師的管教下成績也沒有多少提升。為了給家長一個交代,這個老師每到期末就去篡改孩子的考試成績。這件事情從小學一直延續到初中二年級。當這個孩子換了一個班主任的時候,班主任覺得這個孩子平時各科老師對他的表現都不盡滿意,為什么期末考試成績會很好?當他帶著疑問的時候就逮住正篡改孩子成績的那個老師。一切真相大白以后,這對父母相當的失望。后來這個孩子的成績一直不盡如人意。甚至高考的時候父母都沒有想讓他參加高考的意愿。最后上了一個大專。
這對父母非常的憤怒,覺得他們的善良被錯付。姑且不論那個老師的道德品質如何,但是這對父母逃避自己撫養孩子的責任,在那么長的時間里面對孩子的成績都沒有任何疑問。他們是真的善良呢,還是以善良作為借口?
朋友還講了一個故事,說她的一個姨媽對人特別好,對他自己的孩子和所有的人都特別好。結果年老以后,幾乎沒有人去看她。
這讓我想起了武志紅老師一直抨擊的“中國式好人”。他們看起來完全沒有了自己,一輩子都在為別人殫精竭慮,一輩子都為別人而活。這個是真的“好”嗎?他們給的“好”是別人需要的“好”嗎?
一個人從來不注重自己的感受,屏蔽了自己的欲望去對別人“好”。這種“好”,只是為了彰顯這個付出人的好,是為了他想要得到肯定、認可自以為是的“好”。
再回到江歌事件,她的媽媽心里咽不下那個念頭:我的女兒是你劉鑫的閨蜜,對你那么好,收留你,結果招來無妄之災。你還逃避不面對?
但媽媽也得好好想一想,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讓孩子真正的去了解人性,看透人心。什么樣的朋友值得交,什么樣的朋友不能交?
雖然這樣說很殘忍,但是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像看起來那樣無辜。一切都有因可循。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這個世界看起來也并非是那么的完美,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并非都盡如人意。我們可以怪社會、怪環境、怪遇人不淑、怪人情冷暖……我們有一千個理由,一萬個理由去吐槽。如果吐槽可以解決問題的話,這也不失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但是往往是我們怨天尤人的時候,自己也在這種境況中停滯不前,甚至越陷越深。對問題的解決于事無補。與其如此,不如把精力收回來,看看有什么辦法可以把自己帶出眼前的困境。
生活就是這樣。前一分鐘你還哭的稀里嘩啦,梨花帶雨,但后一分鐘就得收拾好心情,嘴角含笑,繼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