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一節(jié)課,前半節(jié)通過圖片認識各種細菌和真菌,圖片清晰美觀,學生看得比較開心,眼睛瞪得大大的!然后,
? 師:提出問題:我們肉眼是看不見單個細菌和小型真菌的,那如何才能用肉眼看到他們呢?
生: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
師:如果不用借助儀器呢?
生:菌落。(看下課本就能回答出來)
師生共同得出菌落的概念
師:如果給你觀察菌落,你能辨別出哪個是細菌菌落,哪個是真菌菌落呢?通過圖片和課本文字很容易就認識了他們二者的不同點。
師:那我們是如何培養(yǎng)出菌落的呢?比如要弄什么東西給細菌真菌吃?在哪里培養(yǎng)?有沒有什么特殊要注意的地方?課上到這里時,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心不在焉了,課上我就只好繼續(xù)播放PPT圖片,如瓊脂、牛肉膏等等愛吸引他們的注意,并且把他們的思路帶到如何培養(yǎng)細菌和真菌來,然后我就啪啦啪啦講了。其間問:為什么要高溫滅菌?為避免其它細菌進入培養(yǎng)皿中,接種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沒做過實驗,日常也不常見不接觸,大部分學生對這些知識都是蒙的狀態(tài),少數(shù)學生邏輯抽象思維好的能回答得出來。最后問:通過這樣的培養(yǎng),你能推測出細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條件嗎?
生:營養(yǎng)物質、適宜的溫度。
? ? ? 對營養(yǎng)物質得進行糾正。但是學生并沒有回答出“水”這個條件,只好再問:在做培養(yǎng)基時我們還加入了什么東西?因為并沒有做,只是剛才聽我講,所以他們還是比較茫然,得再倒回去看看,再引導。并舉例,比如干香菇?jīng)]有水,就可以保存更久,因為沒有水,細菌真菌很難生存。現(xiàn)在看來,這部分知識還提前上了,本來應該是再后兩節(jié)的知識。
? ? ?這節(jié)課的知識不是很難,是學生沒有經(jīng)歷過,上課時基本是在灌輸,雖然有問有互動,但提的問題質量不高,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他們一段時間后就覺得課沒多大意思,對知識也并沒有真正在接受多少,大部分學生估計過一會兒就忘光了。
? ? ?我覺得這種類型的課,最好的上課方式是讓他們去親身做實驗,最后從實驗中總結:什么是菌落?如何從菌落上區(qū)別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什么條件?如果是這樣,課堂設計應該在導入后,就進入實驗,但培養(yǎng)菌落需要好幾天,這節(jié)課45分鐘內就沒有內容可上。又想,那應該提前幾天讓學生做實驗,等到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再拿出自己培養(yǎng)的細菌和真菌來學習這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吧!盡管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很麻煩很費時費事,但總比紙上談兵來得有意思!也真正學到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