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7 安然留于通山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很容易會接受周圍人的暗示。
所以,你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所結交的人是怎么樣的人。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能量是會傳染的,如果你想有所改變,想有所作為,那么首先該做的,是去接近那些充滿正能量的人,因為他們能讓你意識到你還年輕,你很幸運,你的生活其實還充滿著希望。
不管你現在到了什么年齡,居住在哪個城市,有一份怎樣的工作,你身邊經常接觸的人群中,一定會被分成這樣兩類人:
一類是每次見面或聊天都是“老樣子”的那類人,和你說自己沉悶的生活,乏味的伴侶,甚至沒什么前途的工作,那神情里似乎沒有什么關于未來的驚喜;
另一類人,是每次見面都有新鮮事分享的人,他們不一定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或許你們還在某些問題和價值觀上,還有過嚴重的分歧,可是這場聊天卻充滿希望,信息量極大,讓你覺得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什么地方值得改變或者嘗試。
在他們的身上,有什么東西在深深地吸引著你,能賦予你更廣闊的思索。
第一種人,是消極型朋友,
第二種人,是積極型朋友。
一、能量是會傳染的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這番論斷,大可以打開聊天工具,群發一條信息“你最近在做什么?”
我敢說,有相當一部分人會這樣回答你,“我能干什么,還是那樣唄”
有一部分人,會這樣告訴你,“我最近在讀xx的書!”“我這個月報了個學習班,想利用一下下班后的時間。”“我鍛煉身體呢,剛跑完了五公里。”
如果你選擇和第一類朋友聊下去,你們聊天的內容大致會包括“無法上漲的工資”“買不起的房子”“永遠在反對著自己的父母”,偶爾他/她會說到“我的女/男朋友實在不理解我”,或者“我明明努力為何生活依舊沒有半點起色!”
你大概會附和著,繼而想到自己悲催的人生,也有著幾分相似的不容易。
如果你選擇和第二種朋友聊下去。
你大概會發現他/她的生活仿若是一出傳奇,明明是每個人都公平享用著24小時的每一天,他/她卻有時間用來跑步讀書看電影。
當你們結束這番話的同時,你也大概會在心里激起這樣的想法,“要不然今天下班去那個新開的健身房跑步吧!”“要不要把他/她介紹的書買一本?”
如果你真得開始了什么實際的行動,在下班后去實踐那個第二類朋友所帶給你的啟發,那恭喜你,你成功地吸收了一個積極型朋友所帶來的正能量。
如果你選擇和第一個朋友把沉重的話題聊下去,我不確定你會不會成為那個“突然間受到鼓舞開始加倍努力”的那個人。
二、人進步的最好方法
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滿正能量的人
我從很多“積極型朋友”的身上吸收過相似的正能量。
比如,我和喜愛健身的朋友相約跑步,向愛好讀書的朋友請教書單,聽熱衷旅行的朋友講他們的旅行……我從拜這些“積極型朋友“所賜,我的生活也因為她們發生了一些重大的改變,生活中一些細小的不幸不值得成為我放棄全世界的理由。
如果抽出這兩段時光,你會看到我迥然不同的樣子,前一段時光里的我,一副萎靡不振萬念俱灰的模樣;后一段時光里的我,還在承受著一樣的苦難,可是卻總是覺得什么都充滿著希望。
生活帶給我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與一些總是在“抱怨生活不公平”“無所事事”的朋友在一起,這和與一些“相信努力就會帶來公平”“生活里總是充滿著未知”的朋友在一起,兩者所帶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甚至連同愛情,也可以因為和不同的人在一起,生長出“兩個人一同頹廢”或是“兩個人一同成長”的姿態。
我聽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人平時花最多時間在一起的5個人的平均水平,就代表了這個人。”
我從不會懷疑一個人的進步與所處的周圍環境的關聯,也無法想象,如果不受著周圍這些正能量的牽引,我到底會變成怎樣一個人。
從心理學上講,人是群居動物,容易接受周圍人和環境的暗示。
我至今覺得,人進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滿正能量的人,而更好的事情,是成為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去改變去吸引更多需要這種力量的人。
我愿你成為這樣一個人,也感謝我身邊所遇到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