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喜歡耷拉著耳朵的拉布拉多。
最初了解到這部電影是在朋友圈里,老班長寫到她大半夜看預告片看的淚奔,十年做出來的電影,真實事件,小成本電影。僅是這幾個關鍵詞就引起了我的興趣。
一個半小時,臺詞不多,故事不復雜,情節不起伏,即便用常有的影視劇套路思維也能猜到故事走向。不得不承認,小成本電影在技術處理等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劣勢,能明顯感覺到做出來的東西還是有些生澀。
但這些并不能去否認導演十年的努力。
一人,一狗,兩個被拋棄的生靈,相憐,相守。老于與二貨。
一個癱在床上半輩子的老人因為老母親的離世更覺得自己是被世界拋棄的人,他的煩悶常人無法感同身受。當他看到從狗肉館里跑出來的二貨,覺得自己甚至連一條畜牲都不如,他罵狗,其實更是在宣泄自己心中的煩悶,是在罵自己。
二貨叫醒睡熟的老于撲滅著火的圖紙讓老于漸漸接受二貨是自己的伙伴。
它拉他出工,他買餡餅分它一半。
老于與二貨的分離應該是電影到這兒的套路。二貨千里回家,忠愛。
讓我淚目的一幕是二貨千里回家找到老于,沒有跑到老于面前搖尾巴,而是趴下,看著老于,老于也看著它,沒有喚它。
相顧無言,忠愛無言。
電影的最后,二貨老死的時候,獨自跑到外面,那里好像是老于出工必經的小橋旁邊,不知道這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偶然,二貨好像愿意死后仍能陪著老于,在這里再拉他一把。
電影看完,我想起了忠犬八公,同樣是一個忠與愛的故事。我也想起了我自家的黑虎。
我被狗咬過,我也咬過狗。
那時候還小,九幾年的時候,三爹家蓋房請吃喜酒,那時候在農村都是自家做,屋里屋外擺上十幾桌,同村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會代表主家謝客,喊的聲音洪亮,很提氣,現在好像也還有。
三爹家養了一條大狼狗,站起來比一個普通成年人還高,那時候四腳著地也到我的肩膀。男孩兒大都喜歡狗,想去親近但又害怕。那個時候我就是這樣,但我還不懂看到狗如果害怕千萬不要跑,越跑狗越追。于是就在席間,那條大狼狗咬傷我的屁股,把我的短褲都撕破了,還好旁邊有大人,沒被咬下一塊兒肉。哇哇的哭。然后就是去打針,印象特別深刻,打了五針,一針一百塊,爸爸騎著摩托車帶我去很遠的地方打針,每回都得哭著回來。
后來家里辦了鴿子廠,就從三爹家那條大狼狗的狗兒子里挑了一條養著,準備讓它看門。因為是狼狗,所以取名叫黑虎,顯得霸氣。狗就得從小開始養,這樣感情更深。那時候小,過的很簡單,也沒想很多,家里也不富裕,但是每天過的也算開心。放學黑虎就跑過來,我就摸它,然后它就撒嬌似的仰翻的躺倒地上。那時候養只狗,不像現在把狗當兒子似的,它犯了錯還是會打它。我最喜歡的就是黑虎的耳朵,它的耳朵也是耷拉著的。我就喜歡揪它的耳朵,有時候還會湊到它的耳朵上拽著它的耳朵去咬它,也不會太使勁,它也不會反過來咬我。那時候沒有去考慮狗身上有沒有虱子,有沒有細菌之類的,就是喜歡跟它玩兒。
后來家里養鴿子的生意沒做了,搬了家,搬到小區里,不太方便養狗,于是就把黑虎送到鄉下的姥姥家。每次回姥姥家,黑虎離老遠就會跑過來跳我身上來,然后一直在我和媽媽身邊搖著尾巴圍著我們轉,和我們一起回去。后來有一次我跟媽媽從姥姥家出來去鎮上坐車回家,黑虎就一路跟著,怎么攆它它都不回去,我都拿石頭嚇唬它,它往回跑了幾步就又跑回來了,就這樣一路跟到鎮上,我媽就說不行就把他帶回去自己養,但回城的班車都不讓這么大的狼狗上車,沒辦法,我們就只能上車走了,因為知道它肯定可以自己找回姥姥家,姥姥家離鎮上還是挺遠的,走路得走將近一個小時。
沒曾想,那一次跟黑虎真的是訣別。后來回姥姥家聽說黑虎被藥死了。我想那時候我會很難過吧,我已經忘了。
現在回想起來,想到我去咬狗耳朵我也會笑,也會心酸,要是黑虎一直陪在我家,不知道有些事情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可是沒有如果。
以后也許會再養一只狗,可能不會給它取名叫黑虎,但它一定是耷拉著耳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