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搬家~斷舍離~翻出兩摞大學的存留資料
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教授,一門高大上的原典閱讀討論課。我跟張源同學選讀的是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
從古(并不特別古老)至今,從政治到經濟到文化,了解美國。
即便是在大學里,也難得做一次這樣的讀書筆記。現在呢,要遇到一本有緣分的書,要有溫馨可愛的讀書之地,要有一份閑適的心境,要有好寫的筆和順手的白紙……嗯,就是這樣要求高得再沒做過類似的筆記。
王老師一出場便把我們震懾住了,才從美國回來,一口流利的美音,blablablablabla, 還有手勢,還有高艱深的美國文學。讀了不少原著,Sister Carrie, ?Scarlet Letter,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等等,不限小說,比如上面這一篇,也是第一篇閱讀文章,反正從第一堂開始我便愛上了這門課。
分角色輪流承擔不同的閱讀任務,課前先自主閱讀,再分組討論,課堂里進行全班大探討。理想的大學課堂,就是這樣子吧。critical thinking,是那時的閱讀課最熱門的詞匯。
課后經常打印BBC的新聞,先研究文本,查生詞查背景,再跟讀模仿。后來拓展到多種英文雜志和報紙的時文。常去“可可英語”“普特英語”~
上半年有段時間想練練英音,挑了五篇economist的文章,下載好音頻,準備在那一周一天練一篇,第一篇練得很投入,結果也是最后一篇……
永遠不會忘記大學里有這樣一位教授,德高望重卻平易近人。慶幸在王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yè)論文,她評價那篇畢業(yè)論文有研究生論文的樣子,她肯定我有讀書的天分,她勉勵我們好好工作,勿忘鉆研反思,定期寫教學日志,可以開展行動研究。
大學里對待成績的態(tài)度比較平和,努力學習,得到應有的就好。想來似乎有些超然,但“不激進”不代表“不進取”。努力過,有遺憾,但不后悔。
目前追求的狀態(tài)呢,這八個字最為恰當: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盼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