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活在未來——讀《未來簡史》有感

本文是二進制鋼筆原創的第15篇文章。


01初識未來簡史

第一次聽聞《未來簡史》是在羅振宇老師的跨年演講上,同時對歷史與科技感興趣的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

但也不禁在心中埋下疑問,既然未來還未到來,那又如何能夠以簡史形式敘述呢?

書很快就到了,初看封面,漆黑的底色上勾勒了幾筆綠色的溝回,似電路、似二維碼、更似大腦,也透露出一絲絲人類借由科技之手進化的預測。這本由以色列著名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編寫的書,給了我太大的震撼,字里行間那引經論據的論述將未來之所以將會來到的原因寫得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作者通過描述歷史世界與人文主義之間的改革與變遷,大膽預測未來世界將由數據與科技智能所控制,完成從智人到智神的進化。

《未來簡史》

02從過去預測未來,靠不靠譜?

我們無法真正預測未來,因為科技并不會帶來確定的結果。

在我看來,通過人類文明洋洋灑灑7萬年的歷史數據去預測未來,其實是一個不太靠譜的數據挖掘與建模過程。就如同通過以往三年的歷史股票數據去預測今天的股票走勢一樣,你很難說過去三年的漲跌和今天的漲跌有什么必然的聯系。況且預測未來需要考慮的變量更加的豐富、復雜,因此結果的可信度可能更低。

作者在這一點上非常聰明,他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未來具體的情形,而是教會我們思考自以為已知的東西來推測未來。從智人到神人,我們該做什么?天才作家赫拉利以這種提問的方式,讓我們不斷地審視自身,他的博識多通以及通俗易懂令讀者清晰看到了人類目前各種思想和行動制約條件的起源和即將面對的巨大挑戰,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預測未來,更多的是反思自身

03未來終將來到,我們能做什么?

時間滴答溜走,世界每天都在快速變化,未來觸手可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遙遠。

原來被人們輕視的程序員們已經逐漸改造了這個世界,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變化正在加速替代人類,完成重復機械的工作,區塊鏈技術正在以一種不可逆轉的方式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那么我們能做什么?

1、遠離機械重復式的工作,學會斷舍離

根據李開復的“五秒鐘準則”,如果一項工作可以在5秒鐘以內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決定,那么,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如果你仍然沉溺在機械重復式的工作中,那么你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面臨失業的危險,如同丟棄家里多余的閑置物件一樣,你可以嘗試突破自己,跨過這道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坎。

2、勤思考,善反思

Lucky for us,人工智能暫時還難以侵占人類邏輯思維的高地,那些需要通過復雜思考才可得出的決定是我們這批新時代人類特有的優勢。對應到生活中,當面對一個復雜問題時,我們應當在全面、具體地思考后做出決定,力爭不漏過任何細節。同時我們應當善于復盤剖析,深入思考當時自己是基于什么做出的決定,判斷推理順序和邏輯回路是否正確,及時找出自身不足。

3、融入時代潮流,活在未來

唐詩宋詞元曲深入人心,但極少人人會記住一首元朝的詞,若太過執著于過往的事,就往往會錯失美好未來。一如因喜功,一夜之間公司倒閉破產,負債高達2.5億,成為中國“首負”的史玉柱,他沒有執著于他IT大佬的光環,反而絕地奮起,率舊部緊追潮流卷土重來,以“腦白金”、“黃金搭檔”東山再起,短短幾年,聚集起高達數百億的身家。

這個時代殘酷懲罰那些不改變的人,而你愿不愿意做出改變呢?


感謝您的閱讀。

我是二進制鋼筆,一個存于新時代的作者。深愛IT、互聯網行業的創造力,也難忘文字創作帶來的感動。

微信公眾號:二進制鋼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