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蒼健一伙人晃來晃去晃到了"震威武館"門前。
這是一家徐姓武館,子傳父業,已經傳了三代。
館主徐師傅,五十歲上下,一個厚道人。每天都是親自教授徒眾,盡心盡力,從不懈怠。
這不,日頭剛升到旗桿半截,徐師傅領著一群學生,已經揮拳踢腳,大汗如雨,練了有半個多時辰。
"習拳,講究的是心靜如水,切忌心浮氣躁。"
徐師傅雙手比劃著,正向徒弟傳授金陵石頭拳。
"石頭拳,閑來無事,如頑石靜。出手時,硬似鐵,更要亂如石雨。讓敵人防不勝防!"
徐師傅一邊說,一邊把拳路演示一遍。徒弟們模仿老師,很認真地跟著把幾個動作過了一遍。
"八嘎!什么石頭拳?分明是豆腐拳。"
一旁的蒼健看不下去了。嘴巴罵著,小短腿蹬地,"嗖"的一聲,人已經竄了過來。
兩腳前后交叉,弓箭步。雙手跟著弧形平推,"野馬分鬃。"就這一式,把徐師傅和他的一眾學生,全都掀倒在地上。
又驚又怒,徐師傅身形一擰,"鷂子翻身,"人已從地上站了起來。伸手指,他點著蒼健,正要開罵。
"啪!"矮鬼更不容他開口。旋風腳,跟著一個甩腿,正踹在徐師傅的胸口上。
"哎呀!"一聲慘叫,徐師傅仰面朝天,又翻在地上。
一眾學生,戰戰兢兢從地上站了起來。大家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他,……誰也不敢上前。
輕蔑地向眾人吐了一口,蒼健不再搭理這些人。他很夸張地打了一路東洋烏龍拳。
突然,他縱身跳起,半空中化拳為掌。一招"力劈富士山,"揚手一擊,砍向門前的震威獅子旗桿。
"轟……"一聲暴響,空場中央的大旗桿,應聲倒地,斷成兩截。
意猶未盡,只見蒼健又縱身跳起。一伸手,把"震威武館"的大匾扯了下來。短腿一弓,"啪!"大匾從中間斷為兩段。
此時的東洋人近乎發瘋了。他沖進館堂,見人就打,見物就毀。
武館里的師傅,見事發緊急?;ハ嗍箓€眼色,顧不得了,大家一起上吧! 東洋人呢?挺挺小肚子,冷冷一笑。
"嘿嘿,……來的好??!"
他不慌不忙,把個烏龍拳打將出來。初起時,慢條斯理,行云流水。到后來,呼呼生風,越打越快。真個是,"龍飛烏云半天雨,蛇吐黑煙一山風。"武館里的眾師傅,哪里近得了他的身?
打著打著,蒼健仰天一聲怪叫,"喔……。"就在眾人愣神的一瞬間,他把烏龍拳的殺手一招"卷地風來,"打了出來。
幾個師傅招架不住,頓時被打倒在地。
蒼健已經殺紅了眼。見館主徐師傅的兒子沖了過來,竟然抓住小孩兒的肩膀,單腳一挑,直接扔上了半空。接著,還嫌不夠。又撩天飛起一腳,迎著下落的小孩兒踢了過去。
許是小孩兒命不該絕?或者是蒼健惡貫滿盈了。千鈞一發之際,那個蕓兒到了。哈哈,跟著媽媽來送菜的小姑娘,"黃鶯鳴春"拳,第一個傳承的人。
一招,僅僅用了一招。輕描淡寫,從半空中接住徐小彪,連帶著在矮鬼蒼健的頭上踹了一腳。
蒼健,完了!郎里郎當的東洋人,趴在地上了。半天,動彈不了。
看看面前的小姑娘,他詫異,奇怪,憑什么呢?他不相信,仿如夢里。
使勁咬嘴唇,疼。有血滲出來,咸咸的。挪動腿腳,不可以。痛徹心肺,是那種撒裂的痛,蒼健差點痛死過去。
緩緩神,東洋人還是不相信。他再一次打量小姑娘。小姑娘依然微笑著。是那種天真的笑,很甜很甜的。
蒼健小眼睛,充滿了陌生和驚悚! 東洋人不明白,被那個叫蕓兒的小姑娘打敗,并不丟人。
大明近三百年江山,到末期,挽狂瀾于既倒者,大英雄秦良玉算一個。其實,野史上講,與秦良玉并駕齊驅,輔佐秦良玉建功立業者,還有一位巾幗梟雄。那就是蕓兒也。
蕓兒,乃官宦之后,武術世家。還在襁褓中,就跟著娘老子習武了。小姑娘心思靈,福氣多,緣分奇。牛首山的水邊林下,那個老道霞姑,竟將其攬入門墻。要知道,霞姑可非同小可,不是常人??!
白云青山,殘陽孤月,老仙姑在高山頂上,在茅棚里,修行了一輩子。人號霞真人。
"一山清風半溪水,此心吾與孤騖盟。"仙姑喜靜,不收徒。然一見蕓兒,卻喜從中來,青眼有加。真正是,"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沒辦法,看對了眼。細心點拔,自不在話下。
女真人還將道風仙氣的"黃鶯鳴春拳",悉數傾授。 這套拳,是仙姑的神來之筆。舞動起來,燦如花開。翩翩然,猶如鶯飛燕過,載歌載舞。那叫一個美呀!
云在飛,霞在繞,似夢似幻,美不勝收。
但是,行家看了,真看懂了。一定是目瞪口呆。驚嚇,驚懼,驚悚,又驚又怕。最后,必然是驚嘆!驚嘆不已?。?/p>
"花開花飛花漫天,斷骨斷筋斷頭顱。"
一種拳法,詮釋了兩種追求,演繹了完全相反的兩種境界。典雅、柔美、清亮,加上慈悲,與惡毒、暴力、黑暗,還有兇殘。兩種情懷,在"黃鶯鳴春",在霞姑獨創的拳路上,實現了合一。天衣無縫,幾盡完美。
感慨,震撼!也讓人瞠目結舌!
蒼健,一個東洋人,他哪里能理解個中的奇妙呢?!
蕓兒,一個小姑娘,憑空一腳,把他——東洋第一勇士,踹翻在地。他不知道,就是這個蕓兒,到后來,成為大明朝的擎天一柱。
書上說崇禎七年,張獻忠入川,"屠蜀"。就是屠城。
京城呢?滿朝的文武,噤若寒蟬,竟沒有人敢赴國難。崇禎,雖為一代英主,殫精竭慮,期以中興大明。奈何大廈將傾,孤木難撐。金鑾殿上,望著貪生怕死的"眾愛卿",崇禎扼腕長嘆,"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
張獻忠嗜殺成性。殺了一輩子人,都殺紅了眼睛。入川后,為證明殺人有理,他突發奇想,讓手下人找來石匠,他要立一塊巨石碑。
很快,石料有了,石匠也抓來了。管事的,向他請示何處取碑文? 張獻忠大眉毛一揚,大嘴巴一咧,大手一揮。
"哈哈,來??!筆墨侍候起來。"
噢!眾人這才明白,大帥是要親自操刀。
"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普天下,唯大帥耳。"
管事的想起史書上的一句諛詞。稍作修改,脫口就說了出來。
另一個侍從也不后人,跟著唱了兩句陸放翁。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哈哈,好說,好說!"
張獻忠喜歡聽奉承。他拈著長須,樂呵呵地走了過來。
欲知這張獻忠寫出何等文字來,且聽老夫下回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