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在全國火熱上映僅12天,票房收入突破9億元!
《芳華》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從12天的票房來看,應聘的上映引起眾多觀眾的共鳴。
人們有所不知,在這部電影中的文工團成員里,有三位是來自晉城的從事音樂演奏的“90后”青年。
12月23日9時,一場主題為“講述幕后故事.品味青春芳華—《芳華》演員見面會”,在晉城市區喜閱書吧國貿店與讀者熱烈互動,原坤、琚雪楊、劉威,這三位在影片中出演文工團樂手的演員,講述了自己3個月的劇組拍攝故事。
A ? ?三人先后被劇組選中
1991年出生的琚雪楊,是一位與小提琴相伴20年的小提琴手。2年前,她創辦了晉城白木音樂會,在當地多次舉辦新年音樂會。
2016年7月,一位在美國讀音樂博士的朋友告訴琚雪楊,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正在國內招募影片中文工團樂團的演員。看到朋友轉發過來的消息后,她就按照要求,將拍攝的藝術照、演出照、視頻及自己的相關資料傳到了劇組。
她很快就接到劇組要求面試的通知。“馮導電影要求嚴格,又是面向全國招募演員,我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并沒有想到能通過面試。”因為形象、琴技符合要求,2016年12月底,她正式進組和其他跟組演員一起開始了3個月的跟組拍攝。
“去劇組報到是2016年12月31日。”乘飛機到了海口后,由于人生地不熟,琚雪楊覺得這個“跨年”過得“很心酸”。“但后來在劇組3個月的拍攝,確實很開心也很難忘。”
由于是反映部隊文工團的電影,在《芳華》中,除黃軒、苗苗、鐘楚曦、楊采鈺等主演外,劇中的靈魂就是“文工團”,而文工團是由舞蹈隊、樂隊組成。其中30名樂隊演員需要參加電影整個的拍攝過程,被稱為“跟組演員”。
三四個月的拍攝時間,讓一些本已錄取的樂隊演員不得已離開了劇組。劇組小提琴手、圓號手空缺。
得知消息后,琚雪楊想起了經常與自己一起演出的圓號手劉威、小提琴手原坤。
1992年出生的劉威,在晉城市博洋琴行從事高考音樂理論知識的培訓工作。看到琚雪楊傳來的消息后,他立即按照劇組的要求,將相關資料傳了過去。很快,就得到劇組參加拍攝的通知。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原坤身上。23歲的原坤,是澤州縣大陽鎮人。她加了劇組副導演的微信,將相關資料傳過去,不久就收到對方的回復:“拍攝得三四個月,你能抽出時間嗎?”
“北上廣這些大城市,這么多會拉小提琴的人,又是馮小剛執導的劇組,怎么可能選上你?”接到劇組通知參加拍攝的通知后,原坤的家人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是真事。她父親說:“除非馮小剛親自給打電話說錄取了,我能才信。”
原坤是2016年12月31日晚9點多從鄭州新鄭機場飛到海南的。就在去海南劇組的前兩天,她的父親還打電話給副導演確認消息的真偽。“盡管副導演在電話里解釋了40多分鐘,最后我父親還是覺得對方是‘騙子’。”當時的情形讓原坤哭笑不得。
好在有劉威一同前往海南。在鄭州新鄭機場,面對前來送機的原坤父母,他打包票:“如果遇到騙子,我保證把原坤和雪楊一起帶回來。”
B 演員非常敬業 ? 導演“苛刻”細節
原坤記得,到達劇組時,已經是2017年1月1日的凌晨。自己第一次試鏡頭時,是1月2日。
《芳華》劇組在全國范圍內招募了30位跟組樂手,很多人是來自音樂學院的學生。從晉城就挑選了3位,原坤感到很幸運
第一次進入劇組“觸電”,就遇到馮小剛導演的戲,琚雪楊三人確實心里很忐忑。三人中,原坤年齡最小:“幸好有他倆同在劇組,我的心里也就有了底氣。”
劇組在轉場時,需要拿很多的行李。每次轉場琚雪楊、劉威不僅要提醒她,而且還要幫她拿。原坤與琚雪楊住同一個房間,每天拍攝下來,倆人會聊許多知心話。這讓原坤心里感覺溫暖。
原坤感覺,劇組食堂的大鍋飯很不錯,“幾個月下來,胖了十斤。”而讓琚雪楊感到震撼的,是劇組的氛圍,不論主演還是群演,每個人都很認真、用功和敬業。
提起劇中男主角黃軒,琚雪楊說:“他在劇組和我們一樣,吃組里的大鍋飯,不搞特殊。”讓她記憶最深的是一場2秒鐘的鏡頭:“那個鏡頭因為馮導要求完美的個性,整整拍了一天。”琚雪楊說,那場戲只需要黃軒一個遠遠的背影,甚至根本看不出他是誰,但為拍這個鏡頭,他站了一天,沒喊過苦累,也沒要求換替身。
《芳華》的背景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了體現當年的場景,馮小剛對細節上的要求,到了非常苛刻的地步。
“女演員不讓涂指甲油,哪怕是透明的;頭發不允許染色;女演員有耳洞的,都要用脂油堵上;樂隊用的樂譜,必須是用鋼筆手抄的;劇組演員每天素顏,什么紋眉、雙眼皮貼……統統不允許出現。”對于這些問題,馮小剛都給出了統一的答案:“那個時代沒有這些做法。”他甚至規定,主演不能帶助理進組,原因是“那個年代可沒有跟班助理”。原坤說,琚雪楊因為頭發稍微有些很淡的染色,馮小剛發現后,馬上叫來化妝組進行補妝。
“在劇組里,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明星探班,包括林允、張國立、寧浩、羅嘉良……”從小到大都沒見到過這么多明星的琚雪楊,心里卻感覺:最大的明星還是導演馮小剛。
“馮導拍戲從不趕時間,每一個細小的鏡頭都是親自上陣。”琚雪楊記得劇中有一場吃餃子的戲,馮小剛親自給大家示范。“他告訴大家,那個年代能吃上頓餃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一定要找到當年吃餃子的感覺。”
在她的印象中,馮小剛從未對非專業的跟組演員發過火,卻對專業的工作人員要求嚴格。“開拍第一天,我就親眼見到馮導將一把道具小提琴摔成了木渣。他對著道具師說,呈獻給觀眾的決不能應付含糊。”
愛拍照的原坤說,由于馮導在劇組經常“拉著臉”,每次拿起手機只敢對他“偷拍”。盡管馮小剛很嚴厲,但他做事卻很細心。劇中有一場淋雨戲份。在拍攝前,他告訴道具組提前給所有演員熬制好姜湯;在云南雪山拍戲時,他安排工作人員將保暖衣物時刻準備在所有演員身邊。
“拍攝間隙,馮導會給我們講自己年輕時的故事,他說從小最想當的是小提琴家。”馮小剛告訴琚雪楊等人,那個時候小提琴20元一把,自己卻因為家里窮,沒有條件學習小提琴。后來年輕時,他曾在文工團做過美工,熟悉文工團的一切,這也是他選擇《芳華》,并在電影中體現這些元素的原因之一。
劇組人員雖然感到馮小剛的苛刻,但卻心生敬仰。
讓琚雪楊三人印象最深的,是在云南德欽梅里雪山的拍攝。當時拍攝“政委宣布何小萍被調離前線”的一場戲。按照劇本,這場戲的背景是在環境非常惡略的山地高原。由于天不降雪,狀態達不到馮小剛的要求。
“沒曾想,天空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應該是我這輩子見到的最大的雪,大到就像大雨,雪片讓眼睛無法睜開。”琚雪楊說,突降大雪,讓這場戲加了很多分,后來才有影片中出現的那場大雪紛飛的戲。
當天,恰巧是馮小剛60歲生日,也是女主角鐘楚曦24歲生日。“那樣的環境下,根本訂不到蛋糕。”于是琚雪楊等三四個人靈機一動,就用地上的白雪“制作”了兩個“雪蛋糕”,并從地里找到些樹枝插上去,充當蠟燭。“其實,我們只是想有個儀式感,為馮導過個特殊的生日。”
讓眾人沒有想到的是,看到端在眼前的“蛋糕”,馮小剛用手抓起來塞進嘴里開心地吃了起來……
C ? 原坤“我的芳華”美篇點擊量超過28萬次
從1月2日到劇組第一次試鏡,到如今《芳華》的上映,轉眼一年就要過去了。由于拍攝的進度要求,2017年春節,劇組人員都未回家過年。
在電影院大屏幕上,琚雪楊、原坤在“演職人員”名單中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而且還看到了自己多次出現在劇中的表演鏡頭。
而劉威坦言,由于培訓課程緊湊,自己還沒有坐到劇場完整地看過《芳華》,“劇中到底有自己的幾個鏡頭,也不知道。”
劉威本來在劇中有“露臉”的機會。在拍吃餃子的戲時,劉威有個說臺詞的鏡頭:“吃餃子嘍!”就是表現要吃餃子的興奮心情。“第一次上鏡,我不太懂表演,就很激動的喊了一嗓子。”他一嗓子出來,把現場人逗得前仰后合。
馮小剛說:“小伙子,應該是說給自己聽的那種感覺……”吃餃子鏡頭拍了八九遍才被喊過。當時覺得過了,劉威特別開心。但在影片剪輯時,還是被剪掉了。“可能還是我的表演,不到位吧!”劉威雖然心里感到遺憾,但卻很佩服劇組對藝術的嚴格要求。
讓他更感到遺憾的是,自己在劇組3個月中拍攝的大量照片,由于優盤損壞沒能保存下來。后來,其他參加拍攝的樂手陸續從自己拍攝的照片中,找到五六十張與他有關的照片,這才多少彌補了心中的遺憾。
在參加劇組拍攝中,細心的原坤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就有上千張。12月14日晚,原坤在父親的“逼迫”下,從上千張保存的照片中,選出100張連夜制作美篇“我的芳華”。終于在12月15日凌晨,也就是《芳華》全國首映當天,將美篇推出。
“從海南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海南屯昌—海南興隆熱帶植物園—云南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云南德欽梅里雪山—云南蒙自碧色寨—云南開遠—云南蒙自芷村,途經麗江,大理,昆明,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地方,電影中的每一幀畫面都是自己真真切切地參與過,感受過,興奮過,感動過,而這經歷太珍貴。”原坤說:“每次看到這些照片,感覺實在是太幸運了!”
原坤熬夜制作的這個記錄了在劇組近4個月的拍攝生活的美篇,到次日點擊量就超過了6萬次。截至12月26日,原坤的美篇點擊量超過28萬次。
D ?琚雪楊想舉辦“芳華樂隊”音樂會
3月26日,劇組完成了拍攝。3月28日,琚雪楊、原坤、劉威從昆明返回晉城。
經歷了3個月的拍攝,三人對音樂藝術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領悟。在劇中梳著兩條辮子的原坤,剪成了利落的短發,猛一下還讓人認不出在電影里的“她”。最近,她在晉城著手創辦了“藍天小提琴藝術中心(二部)”,對喜歡小提琴、大提琴的孩子們提供專業培訓。
提起劇組生活,琚雪楊感覺就像做了一場美夢。而這場美夢讓她對陪伴自己20年小提琴愈感不舍。
在參加影片拍攝中,琚雪楊抽時間將劇本和小說都讀完了。“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們這代人不可能完全能體會,但從近4個月的拍攝中能多少感受到他們的芳華歲月,是一種濃濃的惆悵吧。”由于對《芳華》的感情,琚雪楊將導演組專用的“《芳華》導演工作臺本”悉心收藏,作為永久的紀念。
《芳華》上映后,琚雪楊帶著父母親還有姥爺一起去電影院欣賞。“姥爺當了一輩子兵,他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從拍這部戲開始我就想好要帶姥爺一起去看,想通過電影喚起他的芳華歲月。看完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真的是部觸動心弦的好作品。”
琚雪楊說,自己學習小提琴,也是源于母親的一個夢。
在夢中,一位小提琴大師反復演奏著一首世界名曲。“聽起來有點可笑,因為這個夢,我從7歲開始學習小提琴。”
琚雪楊覺得,自己從小沒有童年:“當小伙伴們在外面玩耍時,我在家練琴;當他們寫完作業進入夢鄉時,我在家練琴;當別的小伙伴逢年過節一起聚會時,我也在練琴。”
到了劇組,與包括原坤、劉威在內的其他樂手聊起童年,琚雪楊才知道,大家的經歷如出一轍。“相同的經歷,讓大家有了找到‘組織’的感覺。”
通過多年學習,她曾獲得全國小提琴選拔大賽晉城賽區一等獎,山西賽區三等獎。前不久,作為小提琴老師的她,還獲得了中央音樂學院頒發的優秀教師稱號。
“電影拍攝結束至今,文工團三四十號人從未斷了聯系,像是一個真正的文工團。”琚雪楊說,大家在專業上互相幫助,在生活中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芳華》中的部隊文工團都是國內頂尖藝術家,除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尖子生,還有北京奧運會的編舞老師等“圈內大牌”。
與眾多音樂高手相識,這讓經常舉辦音樂會的琚雪楊有了個想法:“我琢磨著將《芳華》的文工團成員全部請來晉城,辦一場真正的藝術演出,也讓晉城人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頂級的、多元化的藝術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