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薛之謙的熱點一出來,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的閨蜜。
有一段時間她很迷薛之謙,幾乎能算是腦殘粉了,為了他去北京看他,去機場接機,這是她人生第一個如此狂熱愛的粉。
我個人對薛之謙除了覺得他的歌曲好聽之外,其他沒有任何的興趣。追星也不是我熱衷的一件事情。但是我知道那段時間,薛之謙對她的影響和心里支撐很重要。失戀的她是靠著網絡上這一個人有了一個精神寄托而慢慢的走出來的。
所以每次我都盡可能的去聽她和我講薛之謙的事,我雖然不能一樣喜歡他,但是我不鄙視她的行為。
最近薛之謙的人設塌了,我第一個想到她,只是從始至終我沒有跟她提過任何一句薛之謙的八卦。
2、
今天看一篇關于陳冠希的推送文,陳冠希說,我從19歲入行,賺了很多錢,交了不下2000個所謂的朋友,直到今天,我在這邊的朋友,不超過20個。
這20個,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和陳冠希一樣有著同樣的性格和愛好,但是一定是“三觀很合”的人。
三觀是什么?
三觀是決定了一段愛情、一段友情是否會長久的重大因素。
以前,我以為三觀指的是人們必須擁有一樣的愛好和喜歡一樣的話題,一樣的明星,才能在一起長長久久。后來我才知道,世界上沒有對錯,只有不同,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和真正看到別人的不同,真正的三觀原來是相互理解包容和尊重。
我有2個閨蜜,如家人一般的朋友。
其中一個就是第一段文中提起的薛粉閨蜜。我們在同一個小地方長大,在初中那個美好的年華相遇至今,感情沒有變過。
有個朋友早結婚,至今孩子已經5歲半,和先生共同經營著他們的生活。
有個朋友為了愛情離開了我們一起生活的廣州。
我們都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從事著不同的工作。經歷著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們的性格也不同。
我比較情緒化,總在理性和感性中相互徘徊。
有個朋友比較隨遇而安,很平靜的在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有個朋友則活在當下,比較理性,激情的經營著自己的小事業。
之所以我們的關系能非常良好的維持下去,并且能做到不嫉妒不比較,我認為跟尊重和欣賞真的離不開關系。
比如以前在一起住的時候,每當我看書或者在房間里寫文章的時候,朋友會專門幫我關好門,電視小聲。每當我寫好一篇文章,第一個讀者也會是朋友。愛好有的時候并不需要別人的贊賞,但是默默的看到就是對創作者最大的支持。
每當朋友追薛之謙的時候,我們從來不在她面前提對薛之謙無感的話,只是傾聽和調侃。這次薛之謙的新聞出來后,我們也不會嘲笑她曾經的狂熱。
我們也從來都不會因為已婚朋友偶爾的夫妻爭吵而在她面前提單身最快樂等潑涼水的話,最多的是靜靜的陪伴。她也不會因為結婚后就減少閨蜜之間的暢談和約會。
我們一直認為,朋友之間的“三觀合”,其實無非是欣賞尊重理解和支持。
3、
愛情也一樣。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在愛情中,尤其以“差異”而互相吸引。然而很多時候,人們總是因為差異而愛上對方,卻也因為差異而離開對方。這個“差異”有時候就是我們所理解的三觀。
“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游戲。這不叫三觀不合。
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么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這不叫三觀不合。
但是他說那玩意死貴,還不好吃,說你真是做作。這就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歡宅在家里。這不是三觀不合。
但是他說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錢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這就是三觀不合。
這是我看過我認為關于“三觀”最好的解釋。
深以為然。
因為無論愛情還是友情,它們出現的意義之一,都是讓我們能在這個孤獨一人的生命里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同。
多少人因為從小得不到父母的認同,在長大之后,去迎合別人,扭曲了自己本來的想法。多少人因為得不到感情的認同,在原本是緣分的感情里爭吵不休,把愛變成一把尖銳的刀子。多少人因為得不到認同,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里,感受著孤單。
而其實有時候,我們真的不是要找一個全方位在愛好性格或者工作上和我們一樣的人,卻想找一個能傾聽理解和尊重認同我們的人,去創造一個“三觀很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