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小賤導讀

李白,中國大唐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他,俠肝義膽、仙風道骨,被后人稱贊為“詩仙”。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對他的評價簡直絕了:“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為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無數人羨慕他的才華,贊嘆他的俠客風采,而我唯獨敬佩他活出了自我。

他,孤傲,狂妄,放蕩不羈。

他內心最響亮的一個聲音就是: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01

李白這人很狂。

他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陸通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因不滿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時人都叫他“楚狂”。

有一天孔子來楚國,陸通在他門外唱歌: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陸通想勸孔子不要做官,以免惹禍。

李白借這個典故,其實就是表達對政治不滿,他要像楚狂人那樣,游覽名山過隱居生活。

還有一事,也足以說明李白這人夠狂。

公元743年,正值隆冬,屋外大雪紛飛。

李白奉詔入宮起草詔書,草擬完詔書后,唐玄宗為慰勞李白,命人大擺酒宴,并設歌舞助興。

宴會結束,皇上又邀李白去往內殿敘談。

當時內殿爐火太旺,加上剛從濕冷的外面進來,靴內濕漉漉的,玄宗酣醉迷離,高興之余,竟脫下靴子。

玄宗愉快地對身旁的李白說:

“李學士,你也將靴子脫掉吧。”

李白的雙腳正好也悶得難受,玄宗如此一說,正合他意。

但他接下來的一舉動,震驚了所有人。

他抬起腳轉向身后的高力士,滿臉醉意說:

“高內監.....我彎不下腰,麻.....麻煩幫我脫一下靴子。”

高力士是大宦官,深得楊貴妃寵信,當時文臣武將莫不競相逢迎。

一聽李白如此要求,他內心奔騰著一萬個草泥馬,但唐玄宗在場,他不敢發飆,只好忍著下跪替李白脫靴。

后來就因為這事,高力士對李白耿耿于懷,三番五次在玄宗面前誣陷李白。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力士脫靴”。

當時,有人說李白是瘋子。

然后他作一首詩《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狠狠懟了回去: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

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 李白不少畫像,都是隨身佩劍

李白“狂妄好殺人”。

他自小就有“俠客理想”。

他曾說自己超級厲害,“一射兩虎穿”、“轉背落雙鳶”;

也曾說自己“托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

《新唐書》說李白“喜縱橫術,擊劍”,我想他劍術應該是不錯的。

不過李白喜歡意淫,他常幻想自己有一天能獨霸武林。

他寫詩,喜歡用“愁殺”、“狂殺”、“笑殺”等夸張字眼。

比如: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比如:笑殺陶泉明,不飲杯中酒。

比如:春風狂殺人,一日劇三年。

比如: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而公眾對他劍術高超之印象,源于這兩句詩: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他的粉絲魏顥在《李翰林集》里曾說他“手刃數人”。

此事純屬意淫,這在開元年間不可能發生。

《唐律疏議·斗訟》中記載:“以刃及故殺人者,斬”。

如果李白手刃數人,恐怕他腦袋都保不住,李白變“子曰”。

但李白確實有兩手,他的師父裴旻是大唐第一劍客。

李白從小崇拜英雄豪客,希望長大后像那些游走江湖的俠士一樣。

有一天他師父問他:“你習劍的主要目的為何?”

李白答:“行俠仗義,懲奸除惡!”

師父回道:“‘行俠仗義’之類的借口只能使劍道之術染上世俗色彩,真正的劍道是把天、劍、人合而為一的境界。”

所以李白身上的“狂”和俠客之義,皆源于他內心的凜然正氣。

他嫉惡如仇,厭惡奸佞之臣,

他意淫所殺之人,也都是那些該殺的人。

如果生活在現代,李白就像個性格豪爽的東北漢子。

所厭之人,拒而遠之;

所愛之人,悅而贊之。

該出手時就出手,瀟瀟灑灑走一遭。

任性而為,肆意而活。

這就是“謫仙人”李白。

02

李白從小就是個執著的追夢者。

5歲即能背誦“六甲”,常引得眾賓客贊賞。

一日清晨,李白父親李客與賓客在大廳商談,李白下了早課給父親和諸位叔伯請安。

“爹!我昨夜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什么夢?”

“我正要落筆寫字時,我的筆頭竟生出一朵花!”

“筆頭上生花?確是很奇怪的事。”

正當李客疑惑之際,一位門客說:

“我看少爺一臉靈氣,將來必是棟梁之才,他昨夜所夢妙筆生花實乃好兆頭啊!”

李白興趣廣泛,什么書法、騎射、器樂、棋藝樣樣都有涉獵。

10歲,李白開始攻讀諸子百家。

15歲,李白隱居在大匡山腳下的大明寺,開始兩年左右的學習,已作賦多篇。

比如《對雨》、《初月》、《雨后望月》、

《曉晴》、《望夫石》《題竇圌山》等。

公元727年,李白初游安陸,談到了自己將來的夢想。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

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他第一個夢想:

像春秋時期的管仲、晏嬰,做皇帝的輔弼之臣。

他第二個夢想:

做皇帝的老師。

他還信誓旦旦地說: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三年不飛,一飛沖天。”

李白從不參加科舉考試,他追求跨越式發展道路。

不考試如何入朝做官?李白有他的一套方法。

一、寫自我推薦信;

二、通過豐富人脈;

李白25歲,離開四川,十來年漂泊在外,只為找一個推薦人。

他寫自薦信,特立獨行。

他說,我乃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李暠的后代。

——凸顯自己出身高貴

接著,他說曾經在深山養了一些奇禽。

——凸顯自己的行為不凡

然后,他又說當地有位太守請他去做官他沒去。

——凸顯自己養高忘機的品德

再接著,他說在揚州住了一年,花了三十萬塊救濟落魄不得志的人。

——凸顯自己輕財好施的品質

最后,他說一位朋友跟自己在洞庭湖游玩,

突然得病去世,他到處借錢,

暫時把朋友暫時安葬在洞庭湖邊,

多年后他回到這個地方,將朋友尸骨挖出來帶回他的家鄉。

——凸顯自己存交重義的品格

你看這簡歷,多方面闡述自己的優勢。

這要是放在現代,分分鐘被主考官錄取。

看完李白的自薦信,那位推薦人十分震驚,并承諾立刻向上舉薦他。

但不知什么原因,至此后杳無音訊。

03

一千多年前,李白就懂得擅用人脈。

投簡歷行不通,李白便開始尋求伯樂。

公元731年,李白三十歲出頭。

他信心滿滿來到長安,見到一個大人物。

這人就是唐玄宗的女婿——張垍,宰相張說之子。

張垍答應李白,幫他引薦給玉真公主,

于是將他安住在樓觀臺,離長安一百里地。

李白等啊等,等到花兒都謝了,依舊不見張垍引他去見玉真公主。

李白有點失望,于是寫下這首《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云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我什么時候才能見到“玉真仙人”啊!

李白失落但不絕望,他依舊期望著“王母應相逢”。

這一年,初入長安的李白,沒能在政治上找到出路。

帶著“行路難”的感嘆,李白離開了長安。

▲ 玉真公主

離開長安,李白繼續游山玩水。

公元734年,李白游龍門,至洛陽。

在這里他與好友元丹丘,一同隱居在嵩山。

元丹丘是唐代著名道士,與玉真公主關系密切。

后來李白與玉真公主見面,元丹丘也幫了很大的忙。

公元736年,李白到了山東任城,

在徂徠山,會見了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

他們一塊兒喝酒吃肉,后人把他們稱為“竹溪六逸”。

公元739年,李白訪孟浩然于襄陽。

皇天不負苦心人,李白終于在42歲得到皇上的詔令,入朝為官。

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連番稱贊,唐玄宗看了李白詩賦,對他十分仰慕。

李白進宮那天,據說儀式特別隆重,唐玄宗降輦步迎。

以七寶床賜食于前,玄宗還親手為他調羹。

你看看,這待遇一般人可享受不了啊。

玄宗問當世事務,李白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玄宗大為贊賞,旋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草擬文告。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寵信,眾人無不艷羨,但也有一干人,比如高力士,對他恨得咬牙切齒。

李白折騰了大半輩子,他的理想終于在這一刻實現了。

很多人說李白的成功多虧了“引薦人”。

其實最該感謝的人,應該是他自己。

這么多年來,他四處輾轉漂泊,全都是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和尋找“伯樂”。

他不斷推銷自己的作品,結交無數人脈,

為自己的“羅馬大道”鋪下了更多的機遇。

李白的成功告訴我們:

機會從來都不是靠等,而是靠自己的不斷打拼和創造。

▲ 唐玄宗畫像

04

公元743年,李白突然辭官還鄉。

關于李白辭官的說法有很多:

1、對御用文人生活逐漸厭倦;

2、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上朝;

3、高力士懷恨在心,屢次饞謗李白;

4、李白醉后泄露宮中機密;

這些論斷不大合理,一攻即破。

北師大康震教授,講得這兩點原因令人信服。

一、翰林待詔這個職位沒多大作用

心懷國家的李白,一心想為人民做點實事,

但當上翰林待詔之后,他發現這個職位,不過是整日陪皇帝詩文娛樂罷了。

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

心里所想與實際所做差別太大,李白只好選擇辭官。

二、李白內心有種“隱逸”思想

官場紛爭太多,而李白更向往平凡的隱居生活。

我個人比較推崇這兩個觀點。

李白,從小就有深厚的道家思想,深受老莊思想影響。

而從李白的詩中,你也能讀懂他的“道”。

比如:“一生好入名山游”;

比如:“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在道教內部,很多人稱他“太白李真人”。

而且當時,李白很多好友都是道教中人,

比如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

比如唐朝著名的隱士——元丹丘。

在唐代,道教位列三教之首,當時全國信道的人特別多,道觀也比比皆是。

人們對長生不死、青春永駐的神話無比向往。

這時的唐王朝,上至君王貴胄,下至販夫走卒,無不沉迷于虛無縹緲的仙道。

李白也是道教中人。

司馬承禎稱頌李白為:“有仙風道骨,可神游八極之表”。

李白說走就走,毫不留戀官場,最終他還是回到那種清靜寡欲、與世無爭的生活。

很多人勸李白留下來,在長安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千萬別想不開啊。

李白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既不快樂,還假裝快樂地留在這里干嘛?!

李白的抉擇告訴我們:

要學會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找到那條令人快樂的路。

這世上有很多路,而你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條。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

所謂快樂,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

李白找到了去除痛苦和紛擾的方法,那就是自己的活法。

你想過什么日子,你就怎么活;

你想快樂和自由,自然也需要學會舍棄一些東西。

李白向往江湖,所以他揮一揮衣袖,

一轉身,別了那個他追尋多年的地方。

▲?李白和元丹丘曾隱居在嵩山

05

李白這人愛交友。

上至達官貴族,下至普通百姓,朋友遍天下。

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但他倆交情很深。

他倆第一次見面是在湖北安陸,

那年李白28歲,孟浩然40歲。

這就是傳說中的忘年之交。

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拜見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

他們相約在江夏游歷月余,最后孟浩然有事要去廣陵,二人在黃鶴樓相別。

看著好友離去,不知哪一天再重逢,

李白思緒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十年后二人再度相見,激動地淚眼朦朧。

李白當即寫了一首詩,表達對孟兄長的敬佩。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

我愛孟夫子,他的風流天下人都知道。

你看這表白多么直截了當,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倆在談戀愛。

為什么李白這么崇敬孟浩然呢?

是因為有這么一個事兒:

當時采訪使韓朝宗,想要約見孟浩然,推薦他入朝做官,

正好那天有友人登門拜訪,兩人喝得正帶勁兒,

旁人就說:“孟先生,您不是和韓大人有約嗎?”

孟浩然火一下子冒了上來:

“沒看到我喝得正爽嘛,不要拿那些俗事來煩我!”

和朋友喝酒,他放棄了仕途發達的機會。

孟浩然率性超曠、瀟灑風流,和李白很像。

所以他倆成為忘年之交,一點兒都不稀奇。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和杜甫這對好基友,不得不說。

李白和杜甫被譽為盛唐詩歌的“雙子星座”,二人的友誼也堪稱千古佳話。

公元744年,兩位大詩人在洛陽第一次相見了。

當時李白43歲,杜甫32歲。

一個名揚全國,一個風華正茂。

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仙,一個是名垂青史的詩圣。

他們的相遇,注定成為一段佳話。

有人說他們的關系并非“朋友”這么簡單,

有人說他們是“師生關系”,

其實他們就是一對好基友而已。

當時李白剛辭官,杜甫也仕途不順,

同是天涯淪落人,二人一見傾心。

然后他們一起仗劍走天涯,

一起去開封、商丘、山東等地游歷。

杜甫還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他們還一起喝酒一起睡覺一起拉手。

但好景不長,二人各奔前程各自離去,

彼此思念之情卻與日俱增。

李白想杜甫就寫詩: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杜甫想李白就寫詩:

“寂寞空齋里,終朝獨爾思”。

至此以后,二人再也沒有相見過。

杜甫寫下了大約二十多首思念李白的詩。

比如《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六年之后,杜甫參加科舉考試落第,

杜甫又寫下《引中八仙歌》稱贊李白: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也許是思念太濃,而一切又“不可說”,

也許是一個一廂情愿,另一個落花無情,

也許朝代太久遠,李白寄與杜甫的詩遺失大半,剩下的也就三四首。

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時,寫下這首詩: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人生啊就像飛蓬各自飄遠,來吧讓我們痛痛快快飲盡手中的酒吧!

話短情長,滄桑且豪情!

很多人說李白和杜甫后來的友誼有了間隙,

所以李白很少寫詩給杜甫。

你要知道,世間有一種友誼叫毋須多言,

我們雖然很少聯系,也很少見面,

但我們的那份情,依然在深藏心底,念念不忘。

李白朋友遍天下,不光靠他的才華,更多是

靠自己的真性情,重情重義。

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與他同游山水,重與細論文。

▲ “”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

06

李白一生有過四次婚姻。

第一位是許氏,名叫許藍仙。

許藍仙長得特別漂亮,而且聰明過人,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當地人都稱她女秀才。

許藍仙才貌雙全,但是可惜身體不太好。

李白經孟少府推薦,來到了許員外家里。

許相府太氣派了,李白一進門就震住了,

院內荷花池環繞,竹林桃花交相輝映,

李白禁不住喊出聲:“太特么土豪啦!”

忽然從相府內傳出一陣陣流水般的琴聲,

李白心想:“莫不是許小姐在彈琴?”

然后一位童仆帶他見到許藍仙,

在后花園的亭臺下,一女子演奏正歡,

另兩位少女在旁邊垂目含笑,

李白聽后不禁拍手鼓掌,連連贊嘆。

李白和許藍仙一見傾心,言談之間,

對方互相知道彼此都是道教中人。

婚后,二人遍訪名山去尋找高人異士,

還在碧山上蓋了一間書屋,空閑之余,

時常去山上讀書練劍,或彈奏琴曲,

辭卻塵囂的山下,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只是這幸福太短暫,不久許藍仙肺病發作,

李白曾帶著妻子去廬山尋道求方,皆無果。

后來李白父親李客托人寄信過來,

批評并鼓勵李白力求上進,

當時李白自我推薦多次又毫無結果,

李白開始變得沮喪,終日借酒消愁愁更愁。

幾番思索之后,李白開始四處游歷,尋找命中的伯樂。

不久在途中有人托信李白:

許藍仙因肺病猝然離世了!

李白的心像突然被撕裂了一樣,

李白失魂落魄回到家中,物是人非,

許員外的侄子許大郎,因為覬覦許家財產,

擔心財產會被李白繼承,他開始誣陷李白,

四處散布謠言,說李白嫁給許藍仙只是為了錢。

安陸這塊是非之地,李白再也待不住了。

他對天長嘯:既然安州無路可走,我去長安!

李白心想:只有當你強大了,你才能坦然面對一切。

只有當你站得高了,你才會脫離這塊是非之地,

跌倒了受了傷又怎么樣,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07

李白的第二次婚姻很奇葩。

經別人撮合之下,嫁給了一個姓劉寡婦。

這劉寡婦是個潑婦,她聽人說李白很有名,

心想跟著李白肯定吃香喝辣的,

結果一嫁過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

她覺得自己上了當,整天在家撒潑使氣,

看誰不爽就懟誰,對李白也是冷嘲熱諷,

李白寶寶心里也委屈但是他不說,

有一天朝廷送來文書叫李白進京,

劉氏心想李白要發達了,立馬換了張嘴臉,

說話客客氣氣,還親手殺雞為李白送行。

天寶三年,李白辭官歸鄉,

劉氏以為他穿金戴銀、開著寶馬回來,

結果依然是兩袖清風,荷包空空,

更讓劉氏生氣的是,李白把皇上恩賜他的錢,

拿去蓋了一座酒店,以便和友人餐敘,

另一部分錢拿去建丹房,打丹灶,

這下子劉氏徹底發飆,死活要同他離婚。

有一次李白在酒樓上喝得爛醉,

劉氏怒氣沖沖地跑了上來,

當時李白醉得稀里糊涂,他望著老婆說:

“你是何人?”

劉氏差點吐口就說mmp!

轉念一想人多,不雅,于是強忍憤怒說:

“你連你老婆都不認得了?!”

李白打著酒嗝說:“我有老婆嗎?”

這下子,劉氏徹底崩潰大罵:

“好你個李白!你沒老婆是吧,行,那咱們好聚好散!拜拜——”

隨即二人就離了婚。

李白的第二段婚姻就這么結束了。

李白的第三段婚姻歷史記載很少。

只知道這婦人是妾,并未扶正。

這位婦人只是李白的一位鄰家女子,

有一天這女子在東窗下看風景,

而李白站在窗下在看美女,

李白這一看,徹底著了迷,

于是吟詩一首《詠鄰女東窗下海石榴》: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

愿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

無由一攀折,引領望金扉。

李白吟詩作對表達對她的愛慕之情,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 我愛你有幾分

我的情也真 我的愛也真

月亮代表我的心”

經過三番五次地苦苦追求,

這女子終于被李白泡到手了。

但是按照大唐律法,

出身士大夫階層的李白不能取普通民女。

這位女子姓甚名誰,跟李白相處多久,

這些歷史毫無記載,然而只知道,

他為李白生了一個兒子,名叫頗黎。

頗黎諧音玻璃,在唐代玻璃視為寶貝。

滾滾紅塵之中,這位無名無姓的女子,

因為一場大病英年早逝,

在提及李白婚姻時才被世人記起,

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這段戀愛,是李白最自由、最隱秘、

最讓人好奇、最令人扼腕嘆息的戀情。

李白的第四段婚姻算是萬幸。

天寶九年,李白續娶前宰相宗楚客孫女宗氏,

他們在宋州舉行婚禮,李白當時年近50歲。

宗氏知書達理,且跟李白一樣喜歡學道,

婚后二人感情還算和諧,沒出什么幺蛾子,

雖然李白常出游聚少離多,但宗氏也懂得體諒和體恤,

李白對宗氏也很尊重,并為她寫下不少詩。

天寶十四年,李白就為宗氏寫下:

《秋浦寄內》《自代內贈》

《秋浦感主人寄內》等,詩中飽含著思念之情。

宗氏為人精明,深明大義,

常將自己的陪嫁資助李白,且對他多有規勸。

永王想請李白入幕,宗氏夫人是尤為反對的,

她說:“我寧愿和你一起吃苦,也不愿你冒險封侯。”

李白一心志在封侯,壓根兒聽不進去。

安史之亂爆發后,李白因永王案被捕入獄,

宗氏夫人四處奔走,為李白申訴,

“如果我丈夫有罪,那你把我也關進去吧!”

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丞宋若思,被宗氏感動了,

最后查明李白是無辜的,于是將他無罪釋放。

但不久,李白又遭流放,

送他上路時,宗氏夫人將金釵送給兩位公差,

囑咐他們路上好生照顧李白,

流放途中李白又被赦免,最后又回到宗氏身邊。

李白去世時,宗氏認為按古禮溺死不祥,

有所忌諱,于是就在訃告上寫為“病故”。

宗氏夫人為李白養老送終,

為他穩穩妥妥地處理好后事,

遇到宗氏夫人,實乃李白之大幸。

人生得一知己,夫復何求!

08

亂世動蕩,李白依然心懷滿腔抱負。

公元755年,安祿山舉兵叛變,

他從北方節節推進到洛陽一帶,一時鼓聲震天,

第二年6月潼關被攻破,

安祿山軍隊繼續向西挺進,直逼長安城。

玄宗攜楊貴妃逃入蜀中,長安陷入賊手,

人心惶惶,滿城都是逃亡的百姓。

戰火很快蔓延到東魯,李白擔心任城的兒女,

于是決定繼續南下,幸而途中遇到武諤,

俠肝義膽的武諤素來仰慕李白,

聽說李白日夜思念困在東魯的兒女,

他便自愿前去營救李白的子嗣。

數月之后,武諤終于安然地救出李白的兒女,

見到闊別已久的兒女,李白欣喜萬分。

公元757年,永王璘大軍抵到潯陽,

想要與肅宗爭奪皇位,于是沿途大肆求才,

他早就聽聞李白大名,極力征召李白入幕,

并命令他限期報道,不然以抗命之罪處置。

李白早已不關心政治,但又不敢違命。

原本以為此時可以為國家賣命,鞠躬盡瘁,

結果進了永王軍隊,才發現永王意圖叛亂,

趁著高適追擊永王之際,李白向南奔逃,

好不容易跑到宿松之后,突然臥床不起,

這個時候又被當地官兵發現,給逮捕了。

在獄中他數度作詩,抒發胸中的苦悶,

他希望能回到外面血戰沙場,

他愛國愛民的情懷依然在澎湃,

后來宋若思帶兵來潯陽,將他救了出來,

但肅宗皇帝依然要李白的人頭,

李白身邊的朋友,都四處奔波前來營救他,

就在一切趨于絕望時,汾陽王郭子儀站了出來,

他幾番懇求皇上,加上他平定叛亂有功,

皇上終于答應赦免了李白。

雖然躲過一死,但仍被流放夜郎。

公元759年,李白終于被釋放了。

他高興地沿江轉回到江夏、岳陽、潯陽,

又揮筆寫下一篇傳世佳作: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加雕琢,

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公元761年,安祿山部屬史思明之子

史朝義領兵南下,戰火又起。

年屆60歲的李白卻主動請纓南征,

肅宗皇帝被李白這份赤誠之心感動了。

李白年歲太大,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隨軍隊南行時,他不幸病倒了。

他淚眼朦朧望著前行的大軍,悲傷不已。

09

李白臨死還不忘作最后一首詩。

他拖著病弱的身子返回金陵,

由于年事已高,加上長途跋涉,

抵達金陵時他已是奄奄一息。

好在朋友的照料下,才慢慢恢復了一些,

然后他準備一番去了安徽當涂,找族叔李陽冰。

李陽冰是趙郡廣漢人,他工于書法,

言談舉止溫文儒雅,而且還特別欣賞李白。

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舊病復發,

此時李陽冰因朝廷有事需離開當涂,

離開之前他去看李白,李白病重躺在床上,

李白高興地從案頭取出自己的詩文,對他說:

“我一生浪蕩,四海為家,一無所成,而今馬上就要去見閻王,我僅有的這些詩文,希望你能代我處理,這些日子承蒙關照,若有來世,定當報您大恩!”

送走李陽冰,李白勉強挪到床邊,

拿起紙筆,寫了最后一首詩《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一生未能如大鵬展翅般翱翔,一酬壯志,

這是李白一生耿耿于懷的,他抱著遺憾永離人世。

一代文壇泰斗、曠世奇才李白,

就這樣在大唐的星空上輕輕劃落。

李陽冰果然不負李白所托,將李白的詩文結集付梓出版,并題為《太白草堂集》。

李白的一生壯志凌云,卻頻遭坎坷,蹉跎終老。

他一身傲骨,誓不為權勢摧眉折腰;

他曾執著無限的超越,執著不平凡的存在,

執著生命的永恒和完美,雖然結局都以破滅告終,

但執著本身亦是一種精彩,它最終成就了李白的不朽!

▲《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詩歌:

如果大唐沒了李白,大唐將失去一半色彩。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了詩歌創作一切固有形式;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

在盛唐是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長于七絕,

而同時兼長五絕和七絕且同臻極境的,只李白一人。

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

杜甫夸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李白的詩歌對后代的影響,極為深遠。

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

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

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

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上陽臺帖》

李白的書法:

其實真心不錯,如果流傳下來更多作品,

我想李白也會在書法界占有一席之地。

《上陽臺帖》,是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

《李白墓碑》上說:“翰林字思高筆逸。”

黃山谷說:“李白在開元天寶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蓋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者歟。”

《宣和書譜》上記載:“白嘗作行書,字畫尤飄逸。”

元代書法家歐陽玄說:

唐家公子錦袍仙,文采風流六百年。

可見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煙。

李白的劍術:

傳說唐代有三絕:

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

但其實李白的劍術僅次于裴旻。

李白十五歲就開始練劍,劍術悟性極高,

據統計,《全唐詩》中

李白詩中“劍”字出現103次之多,

且劍的種類繁多,比如“吳鉤”、“干將”、

“莫邪”、“青萍”、“霜雪”、“匕首”等等,

所以毋庸置疑,李白的劍術也有很高的造詣。

10

獨木舟說:

“我們生來這個世界,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更好的別人。”

活得快樂和自由的能力在于3個方面:

1、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

2、懂得最妙的活法;

3、勇敢做回自己。

在這三個方面,李白絕對是個高手。

所以李白注定成為后世敬仰的“詩仙”。

他生平逍遙自在,豪俠仗義,

他不斷地對生命深度開疆拓土,

他對未來的生活永遠懷抱熱枕。

像他一樣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像他一樣敢做夢:“我輩豈是蓬蒿人”;

像他一樣贊美人:“云想衣裳花想容”;

像他一樣要快樂:“人生得意須盡歡”;

像他一樣重情義:“桃花潭水深千尺”;

像他勇敢做自己,你也可以活得更精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63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7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305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62評論 1 311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27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93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1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5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8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9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6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7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0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曾經的周末是這樣的:讀書、寫作、看電影通宵達旦、陪兒游玩景點轉轉、心無旁騖地發發呆,不睡覺...... 如今的周末...
    冷眼魯娜閱讀 302評論 2 4
  • 唐詩三百首詳解(一 行宮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譯...
    漢唐雄風閱讀 6,019評論 4 29
  • 01 大學畢業后我們班的同學就各奔東西了,可以說,當年的很多同學在上學期間就沒有交集。 我們班是個很奇葩的班級,從...
    徐小胖_閱讀 608評論 2 3
  • 最近因為公司一個很大的變動,導致了壓力倍增。 偏偏很多客戶都需要報價,都需要提供很多的資料。 眼前一片灰暗。 很想...
    風似秋閱讀 184評論 1 1
  • 到了年底,公司格外地忙碌,連續加了兩周的班。心里琢磨著:元旦后不久就過年了,干脆打個電話回去說一聲元旦不回去了吧。...
    夏夏小姐閱讀 41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