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說的,很粗淺。我們不談實現目標過程的種種變數,也不談人的機動性,我們只談目標,結果。
最近看了一本書,得到了小小的啟發。作者批判現存的觀念無法跟上社會的變化,即如果現在是20世紀,而通行的觀念可能只是在解釋19世紀,當然這夸張了,但即使只有幾十年,對于變化如此迅速的社會,墨守成規顯然會讓我們碰壁,當我們用舊的觀念妄圖去解釋新的存在,顯然不太可能。但情況是,我們一直在設法彌合其中的缺縫,無論是科學上的新探索以逐漸取代錯誤,還是哲學上嘗試解釋日新月異的變化。我的意思是,可能我們總比現實,慢了許多,我們的思想跟不上,我們活在前幾十年或者一個世紀前某個哲學家構思的社會處境中。變化太快,甚至無法捉摸,而我們能做的,可能一時趕上了,但總被瞬間甩在后頭。那么我們在這個背景下,聊聊體制。
顯然體制是一個系統之類的龐然大物,它層層分類,再生出無數細小分支,由人類架構,卻在架構后統治人類。這沒什么不好,它給我們極大的便利以供管理,提高了整個項目的效率。但就是這樣一種體制,因為架構的嚴謹性,它很難與時俱進。它需要一種風險評估,因為極微小的變化都可能是促動性的,并且為了貼合大一統和平時代,符合某個組織,機構,甚至國家的理念,它都需要簡化。
我們佩服架構系統的人,因為無論在哪一方面上,站在群眾立場上,它都是高效且公正的。在群居生活里,我們不得不磨去自己的個性,在社會的流水線上安然度過一生,無論貧賤,富貴。是的,我們逐漸會形成一種錯覺,即系統的要求便是我們的要求,自主性在群居生活中消失。
試談教育,在多少地方,教育的終極目標成了學位和分數。當我們不再為獲取知識而讀書,學位制和分數迫使我們向它們看齊,為著成為社會大機器上的一顆小螺絲,我們甚至改變了內心的需求。我們不再是我們。如果你覺得可怕,那么請繼續看下去。
永遠不要覺得無能為力。在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后,我突然有了這股力量。但我不夠聰慧,并且只是個小人物,那可以怎么做呢?假如我服從體制的安排,接受它對我的壓迫,我會同時保有原本擁有的和追求的,我想這并不會起沖突。一個有覺悟的人總會為實現他的理想而努力,但并不必在當下。
【ps:如果兩種思維模式AB起了沖突,那么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一個對一個錯,一種是兩個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