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崇藝君
每年大年初一,廣州幾乎進入“空城模式”,外地人大都過年回家,本地人則有“大年初一拜神不拜年”的習俗,這一天大部分老廣州都在寺廟里。取三根為一柱香,形形色色的人來到佛祖面前祈禱,盼愿新的一年萬事順意,吉祥安康。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廣州也是佛教從海道傳入中國的初地。在如今的荔灣區西來正街,還立有“西來初地”的牌坊,標志南朝梁武帝時期天竺國高僧菩提達摩東渡,在此登岸并建造西來庵以傳教。
在廣州的佛教寺廟中,兩座千年古剎最為聞名,人們還將它們合為一句話:“光孝以樹傳,凈慧以塔顯。”
那就是坐落于越秀區的光孝寺和六榕寺。
六榕寺古稱凈慧寺,山門兩側有楹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一語道出六榕寺的悠久歷史。上聯指“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受邀參觀寺廟時,寫下《寶莊嚴寺舍利塔碑》,至今仍留存在寺院內。下聯則是指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于宋元符三年自海南北返經過廣州時,應邀為寺題字,見寺院內六株榕樹盤根錯節,氣勢不凡,便欣然書下“六榕”二字,古寺因此得名。
如今六株榕樹早已不見蹤影,但巍峨的寶塔依舊矗立在樹木蔥茂的寺院之中。一層層的塔角飛檐宛如向天開放的棗紅色花瓣,頂部的塔剎又似長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整座塔好像是花朵壘起的一根直插藍天的花柱,紅白相錯,華麗斑斕,蔚為壯觀。
一街之隔的光孝寺,雖無參天花塔,卻有更為深厚的底蘊。民間有傳言:“后有羊城,先有光孝?!?/p>
光孝寺的建筑規模宏偉,為嶺南叢林之冠,具有唐宋風格的建筑開創了華南建筑史上獨有的風格和流派。
光孝寺六祖堂前的菩提樹,是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由印度高僧智藥三藏航海帶來廣州并手植于祭壇前。一百七十四年后,六祖慧能在樹下落發受戒,創立南派禪宗。
敬香禮佛是廣州人表示心誠、向善、祈求實現美好愿望的一種方式。前兩年,廣州的寺院開始婉拒香客外帶香燭、紙錢等敬香,而是為香客免費提供三至六支清香,同時鼓勵人們以花或水果為替代品進行供奉。寺院不再香火繚繞,敬佛的人卻得一分靈臺清明。
古樹環繞,梵音裊裊。六榕寺的側殿中,一群人身著僧服,在地盤坐,手持一串佛珠,口中唱頌著“南無阿彌陀佛”的禮佛梵音,沉穩莊嚴。
離開光孝寺的時候,剛好看見這些念經的人們,重新換上了自己的衣服,結伴走出寺廟。也許,在誦經的那么一瞬間,他們能夠拋卻三千煩惱絲,獲得想要的寧靜;但更多的時候,他們還是廣州城中的一個普通人,過著笑淚交雜、酸甜苦辣的世俗生活。佛對于他們而言,不是情感強烈的宗教符號,更多的是一種傳統,一種信仰。
不問來世,但求心安。
-------------------------------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