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突擊了一本《結網》,總體感覺干貨滿滿,對產品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實現一個產品需要哪些資源?
首先通過需求的調研分析與過濾,產品經理提出產品概念,梳理好用戶的任務。設計團隊交互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一起設計表現層的信息展現和交互。然后圖形用戶界面設計師開始設計形狀、色彩、質感等視覺元素,確定產品在表現層的最終表現。同時,研發團隊中的系統架構師會根據產品經理的產品設計文檔,規劃好業務邏輯層要做的事情并確認要存儲的數據,也會確定表現層、業務邏輯層、數據持久層和輔助系統都要用到哪些技術,并且估算不同用戶規模下需要的服務器數量和帶寬;研發同時會找找系統架構師的規劃開展研發任務,這些研發任務完成后會被整合,圖形用戶界面設計師的工作和研發團隊的工作會在表現層整合到一起。然后測試團隊通過測試確認產品是否符合產品設計文檔,測試通過后產品經理進行最終的測試和體驗。然后產品可以發布。
產品從無到有或從有到優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概念、過濾、概念變成圖紙、關注用戶體驗、項目管理、檢查處理、數據分析、迭代更新幾個階段。
【概念】實則就是產品針對核心需求提出解決方案。這個概念的終極目標是用戶價值,同時還要有商業價值。因此概念的價值、可用性、可行性就成了衡量產品存在的前提。概念可以受現有產品啟發進行一定借鑒,可以來自自身及周邊的真實需求,也可以對未來需求的一個預判。在概念的規劃過程中需要堅持差異化和低成本化,以實現價值創新。這里的低成本化是基于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來考慮,而不是某個階段的研發成本或其他成本。
另外關于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研發成本,大約占比20%,另一方面是非研發成本,占比80%,這部分包括用戶認知成本,推廣營銷成本,人工審核成本等待。了解成本結構組成才能更好的提升產品帶來的用戶價值以及更好監測調優。例如增加某一功能,在當前階段是增加了研發成本,但在長遠來看,產品用戶量級增大的一定程度,該功能大大提升了系統響應速度,節約了人工干預成本。
【過濾】以商業畫布的思考維度,對概念進行評估過濾。使產品更具有商業價值。
其中需要說明的渠道,我們不能單純的為了產品營銷渠道而找渠道,例如移動端通常會考慮appstore、應用寶等,我們應該同時重點考慮為產品的用戶價值找渠道,如結合用戶價值可以借力使用場景為產品找準精準用戶。互聯網產品如何賺錢可以分為兩個維度 一個是向個人用戶收費(商品業、服務業、體驗業),另一個是向企業收費,其中的一種形式是以廣告的形式(搜索廣告、展示廣告、分類廣告、引導廣告、電子郵件廣告)
【概念變成圖紙】產品經理與交互設計師(有條件的情況也可以加入研發或測試一起策劃)充分溝通,將產品功能元素、元素間邏輯、布局等規劃設計,形成規范文檔,與研發達成共識,進行研發測試。這里的文檔要伴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保持實時更新。
產品設計過程中對于不確定的交互設計,可以采用“可用性測試”方法(尋找代表性用戶,完成測試任務,全程無打擾的體驗觀察),來改善產品易用性。對于已經正常運營的產品,尤其是大量級用戶的產品,采用A/B測試法進行調優測試。
與研發經理、項目經理溝通評估項目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重將任務合理分解,保證項目研發可行性的同時,按期完成項目進度。
【關注用戶體驗】用戶體驗三要素:別讓用戶等,別讓用戶想,別讓用戶煩。
【項目管理】對結果進行預期,調動所有相關人員,把事情做完。在這個過程中對項目進行可視化管理有助于推進項目的進度。
【檢查和處理】整個過程遵循的是PDCA原則。檢查環節主要包括一是確認執行結果與計劃是否相符,二是確認執行結果是否讓用戶真正滿意。這兩點同樣重要。
【數據分析】可以借助分析系統,建立并維護業務數據模型,對關鍵指標檢測,為調優、KPI完成、及商業計劃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