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掉下眼淚的 不止羅輯思維逃走
讓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高曉松的溫柔
余路還剩下多久 我攥著你的手
讓我感到為難的 是你掙扎的自由
”
相信對于不少熱衷于知識類脫口秀節目的粉絲,《羅輯思維》和《曉說》簡直就是大家的鄉愁。
就像《成都》之于趙雷,我戴著耳機聽著熟悉的BGM,和他一起漫步在城市街頭。
就這么一走,居然過了天涼好幾個秋!
對于高曉松和羅振宇,這兩個胖子就像峰少之前說過的,他們是脫口秀界的“泰山北斗”:一個是南喬峰——高曉松(深陷于家世,輾轉于各大戰場),一個是北慕容——羅振宇(被從商給耽誤了,可人家一開始也是想成就宏圖霸業)。
《曉說》是2012年3月高曉松開始主持的網絡脫口秀節目;其名稱由高曉松好友韓寒確定。
從2012年12月21日瑪雅歷世界末日開講首期節目《末日迷信向死而生》至今已經有205期。
至于《羅輯思維》和《曉說》之間的不同點:
《曉說》更像是高曉松披著歷史人文外衣的《吐槽大會》,它會揭秘各種歷史隱情,更具有娛樂性;
《羅輯思維》更像是羅振宇披著知識文化外衣的《奇葩說》,他一直都是商人,奈何我們想太多,比較偏向實用主義。
于是5年之后,《曉說》還是曉說,可《羅輯思維》卻已經變成了《得到早課》。
高曉松的“曉說”三生三世
2012年,3月。
高曉松與優酷合作了“獨自漫談”節目《曉說》。視頻網站上線3個月時間、總播放量就超過了3000萬次,吸引多家衛視臺購買電視版權。
“路,走了44年,方向,卻不止一邊;行裝,偏愛黑色,內心,卻是此間少年……世界依舊很大,大到可以曉說”。
相信《曉說》的這一段蒙太奇式的“念白”讓不少人魂牽夢縈;自黑如矮大緊居然也能炮制出這么有感覺的臺詞;很抱歉,看著高曉松那張大餅臉,我們真的會忘了他的學富五車。
當時,面對《曉說》反響火爆,高曉松連稱慚愧道,“沒想到費了我10年努力、花了投資人無數錢的四部電影沒紅,這個沒花我什么精力的節目紅了。”
2014年5月。
高曉松結束了與優酷長達兩年的合作,帶領其制作團隊“轉會”愛奇藝。這期間,高曉松還走馬上任阿里音樂高管。
6月,高曉松開始在愛奇藝主講《曉松奇談》;雖然更新的念白:“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犧牲億萬,才有一個活到今天……奇聞說今古,談笑有鴻儒”足夠粗暴直白。
但我們懷念的還是那個“此間少年”;不過從《曉說》到《曉松奇談》,高曉松沒變、內容也沒變,變的只是平臺。
雖然高曉松還稱過自己的工作室將在未來十年內都可能扎根于愛奇藝的豪言。
2016年12月18日,不少網絡大電影片方也接到了視頻網站“12月19日起,所有幾乎所有網生內容都將一律實行備案等級制”的緊急通知,題材頻頻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的《曉松奇談》也不安全,
另一方面,高曉松從2015年加盟阿里任阿里音樂董事長,到2016年9月調任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被不少業內人士理解為“明升暗降”。
前有審查、資本對內容的雙重束縛,后有自己事業平臺的“自顧不暇”,《曉松奇談》在2017年1月20日宣布正式收官。
2017年3月27日。
《曉說2017》“歸來”發布會舉行。
會上,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高曉松與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高級副總裁王平共同宣布,“中國第一脫口秀‘曉說’歸來,將于4月7日在優酷與觀眾見面。”
停播了將近3年的《曉說》將在優酷重新開播。
在最新一季的《曉說》宣傳海報上:高曉松依然雙手插兜,連節目slogan都沒變:世界依然很大,大到可以曉說。
羅振宇的“得到”十里桃花
在瑪雅人推算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地球沒有毀滅,反倒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轉基因”物種《羅輯思維》。
同樣于2012年開始上線的《羅輯思維》雖然和《曉說》沒有正面交鋒過,比后者只是晚了9個月;甚至在《曉說》幾次更換平臺的不安中,《羅輯思維》還是一如既往的穩定更新。
而且同年,另一個老羅“羅永浩”也發生了一件大事,他在2012年4月8日宣布要做智能手機。
就在如此尷尬的背景之下,羅振宇居然突破重圍拾級而上,不僅在15年但憑一條“七寸不爛之舌”估值13.2億(這數據都3年了還不更新),而且還在16年“始亂終棄”papi醬之后打造出“得到”這一“知識付費”爆款產品。
從羅輯思維2012年12月21日第 1 期《末日迷信向死而生》到官方內定的2017年3月8日第 205 期《這一代人的學習》;羅振宇一個人一張嘴皮子砸吧砸吧既然咂摸出了超過9億次瀏覽。
當然,嚴格意義上羅輯思維到了2017年1月12日第 204 期《王陽明的心法》就已經“爛尾”了;不過按照羅輯思維每周一更的節奏,2016年12月15日第203期《古典:超級個體》也算是有個比較圓滿的結束了。
且不說羅振宇裹挾自己的300w羅粉“反出”微信,當然前期還是比較溫和的;羅振宇一直在微信的粉絲基數上嘗試“商業化”,從賣書、賣月餅周邊到賣會員、《時間的朋友》“眼饞會”門票……
終于,2015年12月羅輯思維基于微信、優酷、喜馬拉雅等平臺的導流,終于上線了一款知識服務產品“得到”。
但直到羅輯思維“捧殺”papi醬,2016年6月17日上線《李翔商業內參》;不到一天的時間訂閱數突破2萬,訂閱額超過400萬的漂亮數據終于把“得到”推上了知識付費的高潮。
接著就是一系列得到秀存在感的戲碼。
但是2017年3月8日羅胖卻選擇在三八婦女節All-in知識付費領域。
3 月 8 日舉行的溝通會上,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宣布了“一件小事”:
《羅輯思維》將全面改版,形式由視頻變為音頻,音頻時長為 8 分鐘以內,頻次從一周一期改為一天一期(周一到周五);未來所有的節目內容只在得到 app 上線,而且只對得到 app 的付費用戶免費開放。
3月28日下午,羅振宇發微博宣布:
4月7日深圳衛視將首播《長談》節目,節目長達9小時,主要圍繞羅振宇與羅永浩的一次深度對話。
4月7日,《曉說》在優酷與觀眾對話;
4月7日,《長談》在深圳衛視首播;
《曉說》《長談》,不管是時間還是名稱上,是不是有一種濃濃的火藥味。
而且羅振宇在《奇葩說》取代了高曉松的位置,這一次高曉松又是在羅振宇放棄的《羅輯思維》陣營的優酷上線;
雖然羅振宇之前有上過類似的談話節目《十三邀》,但是這一次的《長談》居然請的是羅永浩,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的意思?
不過排除這些“哥白尼猜想”,對于一直恪守本心的《曉說》和羅振宇“不要跟我談初心”的《長談》;《曉說》還是一如既往的獵奇,但是《長談》卻越來越娛樂化了,不管是羅振宇拋頭露面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居然從高曉松手里接棒了《奇葩說》。
在知識存量方面羅振宇比不上高曉松的“學富五車”,人家壓根就沒想過什么商業模式、而羅振宇一開始就把《羅輯思維》當作一款產品;初心如何不言而喻,所以《羅輯思維》的成功其實是一支“冰與火之歌”。
只是如今《曉說》依舊,不知《得到》知否?
難到南喬峰高曉松、北慕容羅振宇的命運真如金庸小說中的:
《曉說》在家國大義與身負血統之間最后不得不妥協;
《得到》一門心思扎根于知識付費,最后卻竹籃打水?
我們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