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0

記敘文閱讀

一、解題技巧: 詳見現代文閱讀解題指導專題訓練

二、文體知識:

1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先寫出來,然后寫事情的發生、經過等。倒敘作用:倒敘一般是為了突出中心、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使敘述有波瀾、或為了造成結構懸念,引人入勝。

2、記敘的線索

以時間為線索、以事件(某物、地點的轉換、感情的變化、“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

3、記敘的人稱:(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展開敘述)寫法的作用:以當事人的身份敘述,使故事顯得真實(作為故事的見證人)、自然、有親切感。(2)第三人稱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寫起來開闊充分。(3)第二人稱記敘,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

4表達方式:記敘、抒情、描寫、說明、議論

5描寫方法:分兩類: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表現手法:象征 對比 烘托 設置懸念 前后呼應 欲揚先抑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聯想 想象 襯托(正襯 反襯)

修辭手法:比喻 擬人 夸張 引用 對偶 設問 反問 反復 對比 反語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經過 結果

(1) 人物描寫\細節描寫

1.人物描寫的作用:

(1)肖像描寫: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形傳神,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2)行動描寫: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體現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寫中有重要地位。 )

(3)語言描寫:表達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處時代的特點。

(4)心理描寫:是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活動。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

2.細節描寫的作用:

什么是細節描寫,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

成功的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

細節描寫在刻畫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豐富作品內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動的細節描寫,有助于折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表現深刻的社會主題

(2) 環境描寫的作用:

環境描寫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作文中一般是突出主題,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顯示事件發生的背景,展現地域風貌、風土人情等。 (1)烘托、刻畫人物的精神風貌。人物活動的場所和周圍的景物,通過描寫寓意于景,景中有意,起到襯托人物的精神風貌的作用。

(2)能深刻地表現文章主題。

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往往交叉進行,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1交代事情發生的地點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實性

2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質

5推動情節的發展

6深化作品主題

(3)側面描寫:用他人的反應、與其他人物對比表現人物

作用:

1.側面描寫更能激發人的想象力。

2. 側面描寫是對正面描寫的有益補充。

側面描寫多結合正面描寫進行,好的側面描寫,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

6、以寫景抒情為主的記敘文,要理清寫景的順序,找出觀察點(定點觀察或移步換景)。(1)觀察角度:平視(遠視)、仰視、俯視。(2)觀察的手段: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3)感受的形式:形、色、聲、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藝術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說)的構思、布局、表現手法和語言特點。回答時看它的構思是否新穎巧妙;情節是否跌宕起伏;是否運用對比、諷刺、夸張、烘托、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現手法;

9、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結構,神指中心意旨

寫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當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有何作用時可從三個方面考慮,(1)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2)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3)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11、標點符號的作用:

引號:(1)表引用 (2)反語,表諷刺否定 (3)表強調(4)特指 破折號:(1)表解釋說明 (2)表意思的遞進或轉折

(3)表聲音延長 (4)表插說或中斷。

省略號:(1)表內容的省略(2)表靜默或思考(3)表語言的中斷 (4)表說話斷斷續續(5)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

12、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小說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

13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

14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首先:現在的考試很少分著考“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提“句子的作用,

”都是包含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兩者很難分開來答。比如: “為下文做鋪墊”是一種“結構”上的作用,但實際答題時需要答“為下文寫什么(具體內容)做鋪墊”才給滿分。而那個“什么”就是在內容上的作用。

句子在開頭的作用:

1.引起下文(引出正文)

2.引領下方(注意和?引起下文?不同)

3.交待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天氣環境等)

4.為下文做鋪墊

5.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6.點明中心(又叫主旨)

.句子在文章中間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

3.承上啟下

4.照應標題

5.照應開頭

句子在文章結尾的作用:

1.總結上文(總結全文)

2.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3.強調中心

4.升華中心(升華主題) 注意 以上三種 不能同時出現

5.發人深思,留給讀者思考的余地

6.照應標題

7.照應開頭(就 是 首尾響應)

特別注意:如果你問的是語文閱讀中的“句子的作用,”通常按這樣的格式 回答:

劃線句子 運用了( )方法,寫出了( )內容,表達了( )中心。

那個“中心”又包括:作者的思想 情感 人物的性格品質 及為下文做鋪墊等。

15、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6語言特點評價用詞:準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富有感染力等。 17、圍繞短文談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或感受:

答題模式:先用1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2-3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講道理、若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結合親身經歷。

讀懂材料是做好題目的前提。閱讀材料時可以將多種閱讀方法綜合運用,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材料的大致內容,建議采用下列步驟:


二、文體知識:

1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先寫出來,然后寫事情的發生、經過等。倒敘作用:倒敘一般是為了突出中心、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使敘述有波瀾、或為了造成結構懸念,引人入勝。

2、記敘的線索

以時間為線索、以事件(某物、地點的轉換、感情的變化、“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

3、記敘的人稱:(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展開敘述)寫法的作用:以當事人的身份敘述,使故事顯得真實(作為故事的見證人)、自然、有親切感。(2)第三人稱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寫起來開闊充分。(3)第二人稱記敘,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

4表達方式:記敘、抒情、描寫、說明、議論

5描寫方法:分兩類: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藝術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說)的構思、布局、表現手法和語言特點。回答時看它的構思是否新穎巧妙;情節是否跌宕起伏;是否運用對比、諷刺、夸張、烘托、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現手法; 9、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結構,神指中心意旨

寫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當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有何作用時可從三個方面考慮,(1)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2)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3)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11、標點符號的作用:

引號:(1)表引用 (2)反語,表諷刺否定 (3)表強調(4)特指

破折號:(1)表解釋說明 (2)表意思的遞進或轉折(3)表聲音延長 (4)表插說或中斷。

省略號:(1)表內容的省略(2)表靜默或思考(3)表語言的中斷 (4)表說話斷斷續續(5)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 ?6 發人深思,留給讀者思考的余地

12、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小說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

13常見寫作方法

14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首先:現在的考試很少分著考“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提“句子的作用,

”都是包含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兩者很難分開來答。比如: “為下文做鋪墊”是一種“結構”上的作用,但實際答題時需要答“為下文寫什么(具體內容)做鋪墊”才給滿分。而那個“什么”就是在內容上的作用。

句子在開頭的作用:

1.引起下文(引出正文) ? ?2.引領下方(注意和?引起下文?不同) ? ?3.交待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天氣環境等) ? ?4.為下文做鋪墊 ? ?5.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 ? 6.點明中心(又叫主旨)

句子在文章中間的作用:

1.承接上文 ? ?2.開啟下文 ? ?3.承上啟下 ? ?4.照應標題 ? ?5.照應開頭

句子在文章結尾的作用:

1.總結上文(總結全文) ? ?2.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 ?3.強調中心 ? ?4.升華中心(升華主題) 注意 以上三種 不能同時出現 ? ?5.發人深思,留給讀者思考的余地 ? ?6.照應標題 ? ?7.照應開頭(就 是 首尾響應)

特別注意:如果你問的是語文閱讀中的“句子的作用,”通常按這樣的格式 回答:

劃線句子 運用了( )方法,寫出了( )內容,表達了( )中心。

那個“中心”又包括:作者的思想 情感 人物的性格品質 及為下文做鋪墊等。

15、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6語言特點評價用詞:準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富有感染力等。

17、圍繞短文談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或感受:

答題模式:先用1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2-3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講道理、若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結合親身經歷。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方法


一,詞句理解題

該題型具體表現形式舉例:“請你談談對文中的某一個詞或短語或句子的理解”、“請你談談某一個詞、短語或句子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請你說說這一句話在文中的作用”,解答該題型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切記~“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這是解答該類型題目的重要原則。

2、聯系文章的主旨來理解它在文中的具體含義。要知道,文中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直接或間接為主旨服務的,所以聯系主旨來理解句子在文中的重點含義,是把詞句的含義理解得深刻的重要原則。

3、分析修辭手法,根據修辭特點來理解表達效果。

4、從形式(結構,表達效果等)和內容兩個方面來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二、內容概括題

該題型具體表現形式舉例:“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的”、“文章寫了哪幾件事”、“文章圍繞寫了哪些內容”等。 解答該類型題目應注意如下方法:

1、總攬全文,宏觀把握 學生在做這種類型題目時容易犯顧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確的回答該題,需要我們站在全文的高度來審視作答,要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度,要知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仔細審題,明確要求 審題的過程中,一定要看清題目的題眼,如“哪幾件事”中的“事”,“表達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這樣才能保證答語和題干之間有著緊密的邏輯關系,不至于答非所問。

三、作品感受題

該題型具體表現形式舉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談談對??的理解”,“你生活中這類似的經歷嗎,你當時是怎樣想的”等。

回答該類題目時學生往往由于生活經驗的缺乏,或者是思維的不開闊,覺得沒有類似的生活經歷,所以覺得無法回答。其實,上文說過,答案是從文章中來的,你只要認真閱讀材料中的事例,仔細回憶生活中的點滴,是一定可以作答的。即使萬一沒有或是想不出這樣的事例,你也可以依照材料中的事例,依葫蘆畫瓢,編造一個事例。

作答時,要先亮出看法,表達感受,再聯系實際。這樣使得條理清晰,讓人一目了然。還應注意的是,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事例時,應有較具體的時間,人物,事件,這樣才能讓人明白你是在聯系生活。而事件的具體內容則可以高度概括,而敘述的重點則應該合乎題目要求,以便讓你的答案簡潔明了。 最后還要提醒同學們的是閱讀理解題答案一般有如下要求:簡潔性,準確性,通俗性,另外,一定要與題干銜接緊密。

1、簡潔性。

答案忌重復累贅,特別是在選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的時候,要將原文中那些枝葉成份,與題目要求不相干的成份刪去。有的同學在回答時生怕不夠完整,故而想答得越多越好,如果多而無當,是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的。

2、準確性。

用語要求準確,如果答案中有錯別字或是病句,是會影響得分的。所以做完之后有時間一定要檢查,看看你的答案是否通暢明確。另外,有時文中可供作答案的可能不止一個句子,我們應該選擇最適合的作答。

3、通俗性。

原文中的用來參考作為答案的句子有時候是形象化的句子,比如,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把這樣的語言作為答案時,要注意把形象化的句子轉換成通俗明了的句子。

4、答語要與題干有緊密的邏輯關系。

答案從材料中來,這是作答閱讀理解題的不二原則。但有的題目不能把原句子直接作為答案。雖然答案在這個句子之中,但在把它作為答案時,有時需要將原句子作必要的語序調整或是增刪替換,以使答案與題干銜接緊密,邏輯嚴謹。 以上是作者在幾年的教學經歷中所總結解答閱讀理解題所總結出的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因為手頭資料缺乏,故而文章示例不夠充分,有些大而化之,如果你能仔細品讀,能從中受到一些啟迪,我將不勝欣慰。所缺失的范例,以后我或許還會補充上來,以期對你有更大的幫助。

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及技巧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后讀題目,然后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采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后讀短文,最后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時間。“倒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后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二)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找原話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后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我們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三)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謂“看要求”,就是要求學生再審視語文閱讀理解所要求回答的問題要求,關鍵的關鍵字、詞或句子也要讓學生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也是學生回答問題的可能的得分點。要做到細讀文章的內容,機智從容答題。第二遍讀文章要求考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認準關鍵詞句,把握其基本意義,認清它們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根據上下文琢磨它們的升華意義,學生特別是要學會在閱讀文字材料中發現有效信息,即是對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的文字和內容。

二要排除生詞的障礙,遇到生詞要通過上下文,大膽地對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個別詞義、語義和句義進行推測、推理和推斷,還可以通過構詞常識大膽猜測。

三是原文中有明顯的準確答案,要善于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斷作答。對于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著急,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采取根據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構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解題時不要邊看閱讀理解的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于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考試時間,先易后難是閱讀理解的考試時答題的一般方法。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鉆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后,如有剩余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四)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答問題

所謂“答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在根據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相應的問題,回答問題力求做到以下諸點:1、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2、不亂答;亂答也不得分。學生不聯系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沒有成績。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并不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線格胡說和亂說,因為學生亂答也不得分。3、言之有據,持之有理。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憑空瞎說。我向學生說語文閱讀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參考答案,我們的學生不要害怕,任何問題的回答都不可能與教師的參考答案一模一樣。語文閱讀理解得分的主動權在我們同學們手中,關鍵是在于你有沒有“言之有據”地來作答。

所謂“持之有理”就是讓學生根據問題能夠說一個所以然來,能說一個道道來,或謂之“自圓其說”。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時學生要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后,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復羅嗦,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在答題之后,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充滿信心地進行復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攜帶閱讀理解的成果回歸原文,檢查答題有無疏漏,研究其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對照各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無誤。

總之,筆者在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因為不懂得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要領,往往失分較多,且大多失分非常可惜,甚至于是無謂的失分。針對這一現象,筆者于是選題確立為《語文閱讀理解題答題技巧初探》。筆者主張,教育科研的選題應該來源于課堂教學的實踐之中;同樣教育科研的成果也應該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實踐。

筆者認為,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正確的教育規律,交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語文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

區別題型作答

讀懂文章、明辨文體及基本概念,其目的還在于運用,在于答題。學會區分不同題型,巧妙處理也很重要。

1、選擇題。通常采用排除法。閱讀分析題的內容涉及到的不僅僅是內容,有時對課內知識也多有勾連考查。因此對課內掌握的知識如能或排除或選擇,就無形中降低了知識的選擇難度。

2、延伸題。如根據有關內容默寫名句等,對此要避難就易,寫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則容易吃力不討好。

3、基本概念題。要做到抓住語段的主要內容來答題,不能撿芝麻,丟西瓜,更不能一頁障目,不見森林。

4、綜合分析題。對于這類題,則要在整體認知的基礎上扣住命題內容解答,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答非所問。這類題往往是最能見學生語文能力高下的題,答題應努力做到:簡明扼要,言簡意賅,一般不超過30字;句子要通順,語言表達沒有漏洞,符合邏輯推理;要圍繞文章內容,突出重點,不能信馬由韁,胡亂扯談。

科技文閱讀。選文為有關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最新科技論文選段,客觀題型。

考點:?概念理解,?句子理解,?文意判斷,?信息篩選。

備考要點:1、先速讀全文,了解大意,克服畏懼心理。2、看清題意(對或錯選擇,關鍵字詞)。3、找到答題區間,找準原文依據,注意關鍵字詞及關聯詞的隱含信息。4、句子理解要會抓主干(作語法分析)。5、注意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判斷。6、錯項原因:偷梁換柱(擴大或縮小范圍,可能性和現實性不分),無中生有,答非所問(原因、結果、目的、手段、條件不分)顛三倒四(對象、是非、順序)7、可用排除法

社科文閱讀 ?選文是有關社會科學類的文章,趣向于蘊含較深的文學作品,如散文

考點:1.詞語理解 2.句子理解 3.表現手法 4.文章內容,結構分析評價鑒賞

備考:1. 先速讀原文2.看清題意,不要答非所問3.詞語解釋不要就詞解詞4.盡量用原文原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方法(一) 一、體味詞語含義與作用: 1.聯系上下文體味詞語指代的內容。 2.聯系上下文體味詞語概...
    ZlwH閱讀 1,354評論 0 3
  • 一、詩歌鑒賞閱讀,完成各題。( 2017屆張家口一中高三上學期周考四語文試卷) 送王汶宰江陰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
    _Cior閱讀 598評論 0 2
  • 誠然,在詩詞方面,我更喜愛古詩詞,但偶爾也總會有那么幾首現代詩輕靈地縈繞在我耳邊,給我以美的享受。 我愛它們的美麗...
    卻有敬亭山閱讀 311評論 0 0
  • 第二期五分舵RIA聯合訓練營 第二節課作業(完成者:劉盼)修改后 2017.5.21 作業布置如下: 1、今天課上...
    天外山人閱讀 227評論 2 1
  • 當女性自由了,這個世界才算真的自由。 這個世界上有一群女人,她們有孩子,但連她們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誰;她們生...
    仇小方閱讀 542評論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