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前真正可以稱之為夢想的有過兩個:一個是妙筆生花,另一個是萬物之理。可惜,在2017-2-2日之前,他們已經不再是夢想。
第一次想飲酒而歌,下筆千言的時候在初中。8年前的自己不知道天高地厚,拜讀前賢的傳世名篇時候總是喜極而泣,認為自己是文壇中冉冉升起的一顆巨星。每天晚上拿自己的筆記本亂寫一通,現在來看,當初寫的無非無病呻吟,內容大抵都忘卻了。不過仿寫過一篇濟慈的《夜鶯頌》,頗為得意。寫這些之前找到了破爛的原本,依舊有那種驚為天人的感覺。
想來,任何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鼓勵都是不可缺少的。我文章的第一個讀者大概就是我媽,青春期心懷鬼胎,我把筆記本看守的像天牢犯人一般,可是我媽每天只需要比我早起來半個小時就能看到我在前一夜又寫了什么稀奇古怪的東西。第二個讀者應該是我七年級第一個同桌,大概我當時受眾神朝拜,他雖然文學水平同樣驚為天人,但還是不懂裝懂的說寫的很棒。除了兩個不懷好意的鐵粉,還有一個是我初中的語文老師,竟然不吝嗇地給了我作文滿分,在課堂上用我的作文作優秀范文。這一切都算是最初的鼓舞,所以在初中的時候不停地看書,希望在前輩的指引下成為一代宗師。
然而,夢想的實現除了興趣,愛好,努力,機遇,可能還需要很多才氣。高中之后我才發現,我可能才氣不足。我不知道哪種文章是我擅長的,但是我知道哪種文章是我不擅長的——議論文。我議論起來總是后勁不足,種種要素都有,總是給人一種文章美卻無風骨之感。這可也與我的性格有關,偏愛動手不喜歡動嘴。我寫的文章,大多并非高考的應試體。所幸的是,后來就放棄了這愚昧的想法,老老實實地寫起轉承合。
可是,我沒跟別人說過,全國中學生語文能力競賽的大作文,我下筆的第一個字就錯了,索性將錯就錯,我率性的寫我的感受,并無其他。從國首的成績來看,作文應該很精彩。那次語文競賽之后,我就放棄寫作了。原因可能是當時癡迷于物理。也大概是一次一次月考作文中消失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