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善于表達和不善于表達的兩類人。在工作中,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有人享受在人多的時候侃侃而談,有人習慣默默無聞的做自己的事。
我大學室友小A,私下里跟我們在一起表現很開朗,能自在表達自己喜好,但在教室里,除了跟同桌偶爾交流外,幾乎不與別人溝通,她有個特點,就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不管誰去安慰她,她都不搭理別人,只能等她自己想通之后才會恢復到原本在宿舍里的樣子。
記得有一次,宿舍一姐妹談了同校的男朋友,對我們這種女多男少的學校而言,在同校找男朋友是一件比較難的事。宿舍有一特外向的姐妹起哄,要她男朋友請客吃飯,本來說的好好,在大家準備去吃飯的閑聊中,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刺激到了她,說什么也不肯去吃飯了。后來我們都沒有去了。
但我跟小A相處很好,我很喜歡她,跟她在一起很自在。畢業后,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城市,但也只有跟她一直保持聯系。
最近我們見面,我是休假回去,她還要上班,她早上6點起床帶我去吃胡辣湯,中午吃酒店的自助餐,晚飯吃烤魚,這些都是她提前計劃好,特意選了她心中最好的來招待我,我們都不是富裕的人,但她對朋友,好的毫無保留。想起她,我總能會心一笑,心里溫暖好一陣。
內向者私下對朋友通常都很好,但是他們不會主動去拓展自己的人脈,除非遇到賞識自己的上司,否則在工作中,大多很難獲得升遷。今天的晨讀材料說比爾蓋茨、等他們都屬于內向型人,由此可見,內向者也是可以取得成功的,總結了以下幾點:
1、不要輕易跳槽,熟悉的環境能讓內向者感到更自在。還是上面的朋友小A,畢業后在同一家公司做到現在,目前是部門財務主管。由于內向型人不太會主動展現自己,通過時間和日常的積累,讓工作成績為自己說話。
2、遇事提前做好準備。初中時候,一朋友小B,也是內向者。學校在一小鎮上,會普通話朗讀的人特別少,由于小B平時在課堂上用普通話讀過文章,那次被點名代表年級參加學校舉辦的主題朗誦比賽,小B特別緊張,比賽前多次找同學演練,后來在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內向者,提前做足準備,也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3、對自己看重的事情反復練習。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看到演員取得的巨大成功時,忽略了他們下面的付出。超級演說家的選手,并不是每個都擅長當眾演講,更有內向者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練習,最終在臺上也展示出很高的演講水平。
《內向者溝通圣經》這本書說:外向型人格在跟別人溝通中碰撞出能量,內向型人格在自己思考的過程中獲得能量。
內向和外向相當于天平的兩端,無好壞對錯之分,但有各自對應的特點。在了解自己性格之后,運用適當的方法,也能生活順心,工作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