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找個理由隨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
我該如何存在
——汪峰
偶然間聽到了《北京青年》這部電視劇,講的是幾個人在北京奮斗的故事。本來也無聊的我想看看這部電視劇。
電視劇一開頭,就是何東上班、下班、回家吃飯的一幕幕。何東整個人面無表情,從他的眼神中看不出對任何事情的熱情,就像冬天的水面,就算扔下一顆石子也激不起一絲波瀾,因為水已結了冰。
這個開頭使我一驚,這和我何其相似。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玩手機,下班玩電腦。整個人就像精神被掏空,只剩下軀殼靠著慣性重復每一天的日子。
一集看完,片尾曲就是汪峰的這首《存在》。之前不是沒有聽過,但從沒有一次聽著這么震撼。是找個理由隨波逐流,繼續過著這種別人看來很不錯的日子呢,還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打破現在的束縛,找回自己呢?
何東說“我想重走一回青春”,我呢?
在別人看來很好的生活、很好的工作,為什么當自己真切的體會時會是這種失去精氣神的精神狀態呢?上班坐在辦公室,沒有什么工作,又可以玩手機還可以拿工資。下班又沒有結婚,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看似一片和諧的狀態其實缺少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生活的目標。
人沒有前進的方向,所以才會停下來休息。就像被關在籠子里的鳥,只能從這根柱子跳到另外一根柱子。就算有一天籠子打開了,它也不知道該往何處飛。
我的大學同學小彘,畢業之后去了工程局。他的運氣不好,被分到一個偏遠的地區,在那個地方每次要出去鎮里,都要坐兩個小時的長途車,而長途車的車次也不會像我們的公交車一樣。
每次給他打電話,他總是會像我訴苦。他說“他不喜歡這個工作,每天加班到十一點,第二天還要七點起床。每天只知道領導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已經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我總會對他說“忍忍就過去了,說不準三五年后就會把你調到一個輕松的部門”。
一年多過去了,之后偶爾有通話知道他現在辭職回老家考上了公務員。仍然是在一線工作,負責扶貧工作。走過的地方甚至更偏遠。但是他現在的精神狀態特別好,會在朋友圈發一些山里的風景、樸實的農村阿姨為他們煮的糖水雞蛋。
我才明白,原來他抱怨的不是工作環境的艱苦,而是沒有奮斗的目標。生活上的苦不能打倒一個人,但是精神的缺失會使人一蹶不振。
一旦有了前進的方向,如同種子遇到肥沃的土壤,終會破殼而出,整個人變得充滿了朝氣。
我的另外一個大學同學,畢業后同樣去了工程局。工作環境同樣偏遠辛苦,但是他每天下班后只要有時間就會練習吹口琴。他是從小自己對口琴感興趣而自學的。在大學時我曾讓他教我學口琴,不過我沒堅持多久就放棄了。
如今他的口琴成為了他在陌生環境的陪伴。在沒有工作的時間,口琴這個興趣就是他練習的動力,吹出更好聽的歌曲就是他的目標。他的日子很充實。
對于下班了就無所事事的我來說,很羨慕。上班看到別人玩手機我也玩手機,覺得沒什么,都在做一樣的事。下班之后,對著電腦往往鼠標都不知道往哪里放。空虛、孤獨感一陣陣襲來,壓抑的使人喘不過氣來。如果我知道我要做什么,生活也不會是乏味的了。
工作真的就是閑到每天玩手機就可以度過了么?下班之后真的就沒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了么?一個人的惰性,容易使人放棄。而一旦放棄,日子就會過的迷茫。所以我寫下這篇文章,告誡自己,是隨波逐流,還是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