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開始一周一本書評了。
原因如下:
我喜歡讀書。通過寫書評的方式,讓閱讀更加深刻。
彭小六曾在他的文章里,反復建議私信給他的人:先一周一本書評,堅持40周。我想嘗試下這個讓他在寫作上以及職業上成功的方法。
我的期待:
希望自己在寫作上會有進步。
但是,如果寫作上沒有突破,至少我讀了書,沒有壞處,且會有收獲。
寫書評的第一個難題,是挑選一本自己要讀的書。
我找了幾本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書,共是兩類:工作相關以及小說。
我先試讀了kindle上和工作相關的書籍,讀了一小會,感覺興致寡淡。
我又開始看小說,翻了幾頁后,依舊無法進入到忘我的讀書狀態。
反反復復之后,我決定逼自己去讀剛剛放棄的、和工作相關的書籍《立志要趁早》。
《立志要趁早》這是一本新東方出品的書籍,集合了十位高中生申報美國名校前的前18年人生總結以及十位知名導師(或名師或教育家)的點評,一位導師點評一位高中生。
這本書出版于2009年,距今已經有8年。雖然,故事發生的時間久遠,但是成長感悟以及奮斗的內核是經歷地起時間的考驗的。另外,低齡化留學趨勢越來越大,出國讀本科已經非常火熱。書中的10位青年在8年前甚至是9年、10年前(因為需要1-2年思想或者行動上的長時間的提前準備)就有留學之想法和行動之付諸,先行榜樣的作用對于現在的留學家庭還是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的。
這本書,最適合于高二之前的學生以及家中有此階段孩子的家長閱讀。當然,如今已經30歲、工作已有六年的我,讀起來也會有啟發。畢竟,青春,高考,個人教育,家庭教育,追求理想,是永久的話題。所以,其實這本書,適合閱讀的人群很為廣泛。
這是一本由高三畢業生們寫的各自的關于留學關于成長的故事,因為是18歲的年紀,所以真誠分享,敘事詳實,毫無保留;因為少時早成功,書面表達能力非常強,文中有金句,內容中有態度,語言或華美或樸實,對未來的思索、對考試的愛恨以及對教育的看法,父母情和師生情,無一不讓人有共鳴。
我總結的這10位優秀青年的共性有:
1,都目標明確,不怕付出,執行力強。
正如書名所言:立志要趁早。對于讀者來說,是口號是金句,對于他們而言,這是真正做到的事情,是建議。
2,志向來自于自我啟蒙或父母或者環境影響。
他們有的是自己通過閱讀等媒介自發地知道了國外教育的模式,想要追求一種更不同的教育體驗。
他們有的是父母的引導,從小給他們打開了英語世界的窗口,知道了高考之外的另一條路。
他們有的則是運氣,在考試培訓班,被老師或者同學影響,知道了出國這條路,從此奮不顧身。
3,或寬松或循循善誘的家庭教育環境。
父母的影響在這群孩子身上體現特別明顯。
有的孩子高考后任性決定出國,空了一年才入去美國讀大學。父母同意支持沒問題。
有的孩子決定出國后,孩子各種考試失利,除非孩子自己說放棄,否則都只是鼓勵。家長們不逼迫孩子努力,一切為考試經受的煎熬都是自發的。
有的父母則帶著孩子索性去美國待一年,先體驗美國高中教育,以做更理性的決策。
除去家長兼導師兼人生領路人的角色,他們任憑孩子的興趣去培養愛好。比如一個青年讀了爸爸愛讀的金庸的小說,爸爸帶著她從金庸開始,走進了小說即文學寫作的世界,小姑娘的文筆從此開了掛,她分享了自己的讀經典文學作品的心得。
以上是我的讀書筆記,推薦給對教育對留學感興趣的讀者們。
我是Twenty4。
謝謝你的閱讀!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