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狼三連,每晚20 : 17,有狼出沒!】
▼
啊嗚嗚嗚嗚嗚~~
-1-
時間真快,轉眼又是一年。
逛知乎看到一條提問:計劃趕不上變化,那我們到底還要不要做計劃?
這應該是很多朋友共同的困惑,我本身也曾深受這個問題困擾。計劃這件事,堅持過,也曾放棄過。
堅持的時候可能沒有太多感悟,反而是放棄的那段時間,讓我徹底認識到計劃的重要性。
文章略長,為了幫助大家理清文章思路,簡單做了一張思維導圖。大家也可以直接閱讀加粗部分節省時間。
蘇格拉底曾說:“不經過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套用這句話,我想說一句:“沒有計劃的人生也是不值得過的。”
不少人都會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而且計劃浪費時間還過于機械,何不干脆活得隨心隨性一點,就讓命運來安排這一切就好了。
艾力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什么是比認命更自暴自棄、更可悲的借口。不努力就不努力,別把什么都怪罪到命運,這個鍋,命運不背。
-2-
其實很多朋友都有做計劃的習慣,我也不例外。每天都會堅持做計劃清單,遵循二八原則把事情按照重要性原則分類排序,優先完成具有挑戰性或者重要性的工作。
每次計劃都看起來很“完美”,但執行起來就會暴露出很多問題,那些計劃外的事情總是讓自己措手不及,所以,一些朋友就開始產生放棄計劃的念頭了。
這中間,其實就犯了3個錯誤。
第一就是認為計劃不可調整。
認為計劃一旦制定就得嚴格遵循,稍有違背就意味著計劃失敗。實則不然,計劃如同大綱,只是給了我們目標和方向,同時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優化調整,最好的做法就是一手鉛字,一手橡皮。
計劃要有彈性,計劃不是死標準,我們計劃完成的衡量標準也不是死的,只要在某個區間范圍內就可以。
第二是大家覺得做計劃浪費時間。
針對這個問題我特意記錄了自己近一周早起做計劃的時間用量,以及每天睡前花在記錄和反思感悟的時間,統計的結果是每天花費12分鐘。比起無計劃下的浪費,這12分鐘絕對是性價比最高的時間投資。
日計劃12分鐘可以搞定,但一個周計劃只用12分鐘或許就會有所疏漏,而如果年計劃只用12分鐘便寫好,那很可能,你明年的計劃不過就是今年未完成的去年已經列好的目標。
我們的年計劃便會陷入一個機械的重復,除了一時的打雞血,長期帶給我們的幫助實在有限。
箏姐姐是我通過網絡認識的,她參加了一期年計劃的培訓課程,她給我發來一套年計劃的制定書,用A4紙打印出來足足有10頁,涉及不同領域,不同方向,單單搞懂這套計劃書就需要一個下午的時間,而完成它還得需要1-2天。
第三就是大家忽視了執行的重要性。
計劃的目標是為了更好的為執行服務,但又有多少朋友沉迷于計劃的完善,卻忘了要有所行動。
是,我承認,堅持很難,向上的過程很難,但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正是你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你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也超越了一幫人,正是因為你堅持了下來,所以你取得了更多的成績。
當我認識到這點時,我是興奮的,拋開不可控的因素(運氣等等),向上的過程原來如此簡單,就是咬牙堅持。
-3-
除了上述總結的三個誤區,導致我們計劃完成率過低還包括制定者的過于樂觀。
這是怎么回事?
你有沒有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完成計劃所用的時間都會多于計劃的時間。
打個比方,我寫文,很多人以為寫一篇文章2個小時就足夠了。其實,拿本文來說,早晨六點半起床洗漱后就開始構思,我的習慣是用紙筆,等完成文章的框架已經用了1小時。
確定好后開始碼字,一直從8:00到10:30。接著就是排版配圖需要半小時,再制作思維導圖又得10分鐘。
中間起身活動,加上拖延浪費20分鐘。完成這篇文章一共耗時4小時30分鐘,這還不加上日常素材的記錄。
因為對時間有了記錄,我知道自己寫文實際的花費,在下一次制定寫文任務時自然不會再列下2小時內完成的目標。
如何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只有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摸索才能得出,才能最終形成自己對時間把控的認識。
-4-
為什么要做計劃,當然是因為它對我們有所幫助。仔細想想我把做計劃帶給我的好處歸納成三類。
1.讓未來變得可預期
因為做計劃,我們在大腦中過了一遍未來的事情,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Madam Owl說,迷茫大概類似于大霧中行走,隱約看得見遠處的光亮,卻不知在走過去的途中是否會一腳踏空,落進缺了蓋子的下水道。于是亦步亦趨,反復衡量;或者索性大路朝天,走了再說。
而做計劃就如同把眼睛瞇了一條縫,偷偷的窺探著未來,又如同濃霧中行走的我們打開了一束強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2.做計劃可以釋放焦慮。
老媽總說自己晚上失眠,一躺下來腦子就忍不住想事,明天得去交電費,明天得和之前客戶進一步聯系等等,事情很碎很雜,想到要辦的事情越多就越焦慮,越睡不著,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而結果證明,第二天總是會忘記一些。這時候我便推薦老媽制定任務清單,晚上睡前寫下待辦清單,之后就告訴自己現在該做的能做的就是睡覺,我已經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寫了下來,現在我不應該再為此煩惱焦慮。
是不是聽起來很雞湯,不過先別急著質疑,試著嘗試2天晚上,我有信心,你會回來留言表示贊同的。
3.做計劃可以潛意識對自己有所督促,提高效率。
有一本書叫做《帕金森定律》,根據帕金森的調查發現:同樣一個人做同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也是巨大的。
我們可以10分鐘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如果時間充裕,人們就會不自覺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計劃清單,并有效預估了完成時間的話,有一個人為的deadline就會督促制定者去完成,進而提高效率。
-5-
最后想給大家推薦下尼爾·菲奧里先生在《戰勝托拉》中提到的逆向時間規劃法。
它和傳統的行程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娛樂休閑時間的規劃,當我們看到計劃時,不再單單只是一項又一項繁重的工作,這份清單里還有不少令我們怦然心動的休閑娛樂,從而多了一份期待,化被動為主動。
沒有落實的計劃如同放在書架上的書,不行動,不翻開閱讀終究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中看不中用。計劃要做,行動也不能缺少。
以上就是我關于為什么要堅持做計劃的思考,愿你我都可以做一個行動派,成為更好的自己。
此文轉自用時間釀酒:
http://mp.weixin.qq.com/s/AkJNEzd4qlhju6qgC5s5Zw
作者簡介:用時間釀酒,90后獨立作者,已出版《丟掉玻璃心:別讓壞情緒控制了你》。公眾號:用時間釀酒(yong?shi?jian?niang?jiu)?微博:用時間釀酒??等你來~
我們是一個骨骼清奇、來路不明的組織,
定期更新泥石流般的傳說。
每天20:17等你來,不見不散!
?/
狼三期待你的故事
?
(后臺回復投稿,一起與狼共舞!)
/
? ? ? ? 作者:用時間釀酒
? ?排版:小王子
每一個有趣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致敬
(感謝狼三連的每一個人還有愛搞事的總策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