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煙雨迷離的杭州,一聲嬰兒的啼哭打破了林宅的寧靜,為沉寂許久的林宅帶來了歡喜和希望。她是上天送給林家的一份厚禮。亦不知,她會走向何處,一生經歷的坎坷,燦爛輝煌。林家長女,名字須仔細斟酌。徽因,《詩經·大雅·思齊》云:“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林家有女初長成,由于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姑母的啟蒙,林徽因愛上了書香。她愛父親的俊雅,才華橫溢,可又怨恨父親對母親的冷淡。思緒交雜。生母何雪媛是父親的妾,喜怒無常,心懷怨恨,將丈夫林長民推得越來越遠。不知是因為童年的成長環境,影響了女兒一生對愛情的抉擇。林長民的妻子都是白丁,苦于滿腹才情,一腔抱負無人應和。唯有受過教育的長女能懂得他,是他在這個家庭里唯一的知己。家人對長女林徽因寄予了厚望,無形之中剝奪了她的童年。家人只需要一個天資過人,溫良有禮的長女。她像一株梔子花,散發著著清香,增添了一絲柔情與詩意。書香門第,花容月貌,滿腹才情,她的人生開端終是不尋常的,等待更美的綻放。
林長民赴歐洲考察,講學,他準備攜長女林徽因同往。那個年代,漂洋過海是一種時尚。林徽因雖然生長在鐘靈毓秀的江南,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倚靠欄桿,面對海天一色,碧波蕩漾的的風光,花季少女的發梢隨風吹拂。如果沒有這一次的歐洲之旅,她的人生將是另一番景象。歐洲之行,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身在劍橋的徐志摩,只身前往,拜訪友人林長民。在家中,林徽因遇見了徐志摩,徐志摩對她一見傾心,兩人相談甚歡。后來,徐志摩狠心拋棄發妻張幼儀,決心要與林徽因在一起。她拒絕了,這份愛過于沉重。有人猜想說:“或許是因為林徽因的成長環境,母親是妾,她嫁過去是做小。”世人眾說紛壇,無法揣摩當事人的想法。她嫁給了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婚后二人相敬如賓。她做到了相夫教子,但她并不局限于此。筑夢之行,梁思成,林徽因前往賓大求學。梁思成入讀建筑學研究院,但令人沮喪的消息傳來了,建筑系不招收女學生。林徽因只能“曲線救國”,讀美術系,輔修建筑課程。二人成為了同窗,留學生涯倒也愜意。留學之行告一段落,舉行了婚禮,林徽因身著具有傳統意味的鳳冠霞帔。她正式成為了梁家的一員。
建筑生涯剛剛開始,來到白山黑水的東北。夫婦二人應聘于東北大學建筑系,梁思成是系主任,林徽因是教員。林徽因年輕活潑,博聞強識,談吐幽默風趣,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教學任務繁重,林徽因常常忙到深夜,有孕在身,也不愛惜身體。生下了大女兒,取名梁再冰。梁啟超著有《飲冰室文集》,為了紀念公公梁啟超。
北京總布胡同,沙龍女主人林徽因,被眾多優秀男士眾星捧月,她的才智,談吐,與人辯論。當時,北平文化界人士以受邀沙龍為榮,成就了一位風采照人,名譽京華的沙龍女主人林徽因后來冰心作了一篇文章“我們太太的客廳”,眾說紛紜。
林徽因明艷動人,滿腹才情。她并不是屋室里只會高談闊論的沙龍女主人,對建筑事業的熱愛執著,隨梁思成野外考察,男兒倔強,不懼路途艱辛。坐火車,住旅店。后來,顛沛流離的歲月,盡管生活貧苦,林徽因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熱愛的建筑事業。后來,回到北平,林徽因認為古建筑不能拆,極力維護,一腔熱血,無人聽得見。晚年,染上了肺病。
她的一生不算長,詩人徐志摩為她拋棄發妻,藍顏知己哲學家金岳霖為她一生不娶,丈夫梁思成對她細心守護。她是慈母 ,賢妻,建筑師,貌美如花,情感細膩的女性。拖著病軀為了北平的古建筑,四處奔走的剛毅男兒。多面的林徽因,并不完美,讓人敬佩。真誠,熱情,坦率,幽默,但又有些自傲,自私。后人說她“只愛自己”,或許是因為高墻宅院里,受到太久的壓抑。這是真實的林徽因,缺少女性朋友,女性對她很排斥。外國友人費慰梅是她唯一的女性朋友。她有獨立的職業,獨立的見解和獨立的精神。
1955年的4月1日,清晨6點,女建筑學家林徽因走完了51年的人生。生若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回憶,梁思成第一次在林家看見她時,她還是14歲的小仙子,他的心里再也放不下了。后來同往賓大留學 ,回國前往“白山黑水”東北大學任教,輾轉李莊的不離不棄……他陪她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才女林徽因的生命,永遠停格在了人間四月天里。
林徽因的詩
竹林深處
我想象我在輕輕地獨語:
十一月的小村外是怎樣個去處?
是這渺茫江邊淡泊的天;
是這映紅了葉子疏疏隔著霧;
是鄉愁,是這許多說不出的寂寞;
還是這條獨自轉折來去的山路?
是村子迷惘了,繞出一絲絲青煙;
是那白沙一片篁竹圍著的茅屋?
是枯柴爆烈著灶火的聲響,
是童子縮頸落葉林中的歌唱?
是老農隨著耕牛,遠遠過去
還是那坡邊零落在吃草的牛羊?
是什么做成這十一月的心,
十一月的靈魂又是誰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