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般大家夸贊一個將領,通常喜歡說其愛兵如子,這就給人一種印象,似乎名將都是那種和士兵同甘共苦,對士兵都極度愛護的。誠然,在古代有不少名將都是這種類型,但也有例外。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另類的名將,他對自己的手下可以說是比較“殘酷”,每次行軍前,他一個人就要準備幾十車的酒肉米糧,往往都吃不完,浪費很嚴重,而他的士兵有些在行軍時就算餓到不行,他也不會管。按理說,這樣的將軍注定得不到士兵的擁戴,不可能打勝仗。但吊詭的是,千百年來,邊功之盛者極少有可以和他媲美者。
此人就是冠軍侯霍去病,年僅17歲就隨舅舅衛(wèi)青出征匈奴,首戰(zhàn)他就展示了何為天生名將的風采。起初,看到他才17歲就被漢武帝封為校尉隨軍出征,很多人都認為這不過是皇帝寵愛他,想讓他在衛(wèi)青身邊撿些戰(zhàn)功好封賞爵位。然而最終霍去病卻用輝煌的勝利打了那些人的臉。據(jù)史記記載,霍去病在該次出征中,只帶了八百輕騎就深入敵后,突襲匈奴人的老巢,斬殺了匈奴單于的祖父,活捉了單于的叔父,共計斬獲兩千多人。如此輝煌的勝利讓漢武帝很高興,封了他為冠軍侯,這宣告著大漢王朝又一位將星冉冉升起。
霍去病
出于制衡衛(wèi)青的考量,漢武帝開始大力扶持嶄露頭角的霍去病,讓他獨當一面。霍去病也沒有讓他失望,在·掌握更多的兵馬后,霍去病爆發(fā)出了更為恐怖的力量,打的匈奴人四處逃竄,不敢南下而牧馬。據(jù)史記記載,在公元前121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河西之戰(zhàn)中,霍去病直接把匈奴主力打到潰散,匈奴單于被迫逃亡漠北,匈奴貴族要么被殺,要么投降,曾經(jīng)讓漢朝日夜坐臥不安,不可一世的匈奴人如今卻跪伏在了大漢鐵騎面前。此戰(zhàn),霍去病封神。
匈奴人
封神后的霍去病自然得到了漢武帝的大量封賞,官位更是和衛(wèi)青持平,成為大漢王朝的國之柱石。然而擁有如此顯赫戰(zhàn)功的他,卻依舊沒逃過司馬遷的指責,在史記中,司馬遷曾指責他不夠體恤士兵,在行軍前,皇上常常給他單獨準備幾十車食物,他每次都吃不完,吃剩的到處亂扔。但他手下的士兵有些在行軍途中卻極度缺乏食物,甚至餓到昏迷,看到這樣的場景,霍去病卻無動于衷,不僅僅不將自己的食物分給士兵,還去玩一種球類游戲。這樣的行為自然讓司馬遷信奉仁愛學說的大儒不滿,估計也會讓多數(shù)吃瓜群眾覺得詫異,這樣的將領怎能得到士兵的擁戴?
關(guān)于司馬遷的這段記載,有些人解讀為霍去病從小錦衣玉食的長大,所以不懂得體恤底層士兵。但我不這樣認為,一個真的不懂得體恤將領是不可能打勝仗的,但每個人的體恤方式不同。在我看來,這其實是霍去病的治軍手段,賞罰分明。沒有立下功勞的士兵得不到任何的賞賜,這樣的方式看起來沒有絲毫的人情味,但卻公平,公平最能凝聚人心。而且霍去病最知道士兵們心里面最需要什么,他們最需要的不是饑餓時主將的憐憫,而是跟著主將打勝仗獲得爵位,得到功名。事實上,跟隨霍去病出征的人立下功勞者都得到了獎賞,有不少都封了侯。因此,霍去病手下的軍隊總能爆發(fā)出恐怖的戰(zhàn)斗力,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為大漢立下功勞,就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漢武帝
多數(shù)人都是功利性的生物,把握人心,也是名將的必修課之一。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再下面點贊,收藏和評論留言,由于本人才疏學淺,難免有錯誤之處,歡迎大家指正。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不懈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