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AA“瘋狂三月”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這一屬于全美籃球人的體育盛會,因其涵蓋范圍之廣、歷史影響之久、比賽程度之激烈,使得上至總統首腦,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不為之心情躁動。那么在外人看來只是美國大學籃球淘汰賽階段的比賽,為何會在每年都引起全美上下的關注?為何連號稱世界第一聯盟的NBA也會為其賽制讓路?為何每年都會使數以億計的美國人如此為其瘋狂呢?
NCAA之所以如此火熱,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國體育文化的功勞。作為體育強國,美國大學體育文化的發達程度難以想象,在其四年學制的大學生涯中,學校對于學生體育方面的培養有時甚至會超過學術方面的培養,在美國大學里,大多數學生都自愿成為體育協會中的一員,學生們愿意為了體育奉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此外美國大學認為,體育競技是集體榮譽感的體現。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可以通過體育比賽培養集體精神,增加團隊凝聚力,這對于畢業之后無論是否從事體育運動的美國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堂生動的人生教育課。體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美國人的母校情節,讓學生懂得感恩。這一點可以體現在如今眾多NBA球員雖已離開母校十余年,但每到瘋狂三月,他們必傾其所有為其母校搖旗吶喊,仿佛自己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這種無論何時都愿意和母校榮辱與共的情懷,也構成了體育競技最純粹、最溫情的一部分。
NCAA近百年的歷史使它不僅僅只是大學聯賽那么簡單,它作為美國籃球人才的搖籃為NBA及世界輸送了大量的超級名星,而各個大學都風格迥異,也讓我們看到了大學文化下出產的形形色色的球員們。例如:北卡以善于培養2、3號位而聞名,于是乎我們看到了邁克爾-喬丹、文斯-卡特;喬治城善于培養錚錚鐵骨的硬漢,于是我們見證了穆托姆博、莫寧、阿倫-艾佛森;康涅狄格大學善于培養神射手,于是我們有幸見到雷阿倫、漢密爾頓一干人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在其大學生涯,均是人中龍鳳般的存在,這些以籃球為夢的年輕人,正是通過NCAA的舞臺向世界展示了自己。
另外,“瘋狂三月”之所以如此瘋狂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在于人們更喜歡看平民英雄的故事,NCAA沒有NBA那些幾經沉浮過后淡然自若的老將,也沒有那些已經站在巔峰睥睨天下的王者。這里只有一群最真實,最富有激情的年輕人,他們在失利中流淚、悔恨,也在勝利后狂喜、淚奔。這些大學球員在除獎學金外沒有任何一筆收入的情況下,用最真實、最激情的方式打出了最純粹的籃球,在商業化氣息十分濃厚的今天,人們更愿意看到最樸實但卻令人動容的故事。
“瘋狂三月”還在繼續,如果你也對其關注,那么請繼續下去,因為這里不僅僅有籃球,還有當年那些未完成的籃球夢。
“瘋狂三月”,誰主沉浮,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