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服務人員,可能并不像各位市場部、營銷部的同事一樣是文案方面的大神,文采也很一般,雖然學生時代語文成績不錯,作文也常受老師夸贊,但自認為都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是嚴格按照金字塔原理實施的三段論式的議論文。只要擺出自己的論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用一堆論據,從正面、反面、各個方面證明自己的觀點即可,只要講究邏輯嚴密,結構清晰,語言簡潔,得分一般就不會太低。所以這樣一來,回顧自已以前,真算不得會真正意義上的寫作,充其量只是玩轉了考試作文的游戲規則,使寫作變成了套路。
工作后,雖然編輯了不少公司活動的宣傳文案,但文案的形式偏向新穎,并沒有過多的情感上的投入,所以真正讓我反思寫作這件事,是始于公司企業文化要求服務每人每月上交一篇“我與用戶的故事”。一開始很是頭疼,寫什么?能寫什么?與用戶不就是解決問題嘛,還能寫出花來???!每天與用戶就是平平常常、毫無戲劇化的問題解答,居然還要寫成故事?!一時間,以前寫作文所積累的所謂經驗、功底全部都化成泡沫。因為漫無目的,再加上自己的文學功底還屬于那種不堪一擊的級別,所以對于這種更注重生動性和故事性,要有細節,要自然,想表達主旨還要內隱的文章寫作毫無頭緒,也不知道自己該寫些什么?該如何像別人那樣寫出那種精彩絕倫、引人入勝的文章?我陷入了一個困境。。。。。。
我開始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關注這個社會,開始注意身邊的人和事,用眼睛,去窺看人的心境;用心,去體會這個社會人性的純善和豐富多變的社會現象。所以當聽見北宸老師說出“感知力”時,我內心是驚喜的、甚至是激動的,因為這仿佛就像是拂去了心靈窗上的霧,脫去了妨礙瘙癢的靴,只剩下醍醐灌頂的痛快。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大多因生計而疲于奔波,是否還有人注意“白日一照,浮云自開”的大氣,是否還有人在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靈秀;是否還有人珍惜“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愜意。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誰都會見過,只是大多忘記了欣賞。倘若說欣賞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雙善于發現真諦的眼睛,那么體會人間真情,則需要有細膩的情感。
在快節奏的生活下,身邊的零散瑣碎、雞毛蒜皮往往被忽略了,漸漸地把日子過得淡然無味,一頭霧水,不知道生活到底為了什么?下班回家后,父母早已擺滿一桌的飯菜,這種親情的溫暖,被你視為理所應當;萎靡不振時,朋友助你排憂解難,這種友情的真摯,被你看作順理成章;耍小孩子脾氣時,愛人笑著看你鬧,這種愛情的包容,被你當作合情合理。身邊的瑣碎事情看起來凌亂而繁雜,不經意中大多放棄了,長時間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無從談起感悟與感恩。
生活不都是快樂和幸福,同樣生活也不可能全是落寞和寂寥。所以情感豐富和細膩并不等同于傷春悲秋和無病呻吟。突然想起網上戲謔的一句話:“生活中哪有那么多事啊,歸根到底就兩件,一件是關我屁事,另一件是關你屁事”唉,只希望我內心永遠有一塊長不大的角落,那里充滿著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