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開頭第一件事是贊揚此書,其次是認同萬老師觀點。再慢慢展現自己和萬老師的不同認知婉轉的說明對概念的不同理解。
個人覺得是篇幅的關系許多觀點并沒有展開,需要自行的去擴展閱讀。有助于對自己的認知成長。
直接闡明一個觀點,不能對佛學故弄玄虛,這不是佛陀的初衷。現代人應該正確了解佛學。后面會講尤其是中國人了解佛學對世界發展的積極意義。
然后慢慢展開各種邏輯關系,定性佛陀是一絲不茍真理探索者,這種說法一下就拉近了和讀者的關系(得到的用戶多追求真理者)。佛陀的觀察法是符合現今的科學原則,他是觀察內在世界。
從進化角度講了“貪嗔癡”,沒有“貪嗔癡”人類走不到今天 ,雖然佛教總體評價是負面的,但我們不應該 去憎恨它們。而是有理性的去看它的本來面目(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等同蘇格拉底馭手黑馬白馬的比喻。
佛陀總結了人類個體的運行機制(內在),并系統的闡述出來。人的行為即受外界影響,也受內在模式(先天和后天)的影響。好比是佛洛依德說的本我和自我。
接下來介紹了唯識系統 色、受、想、行、識、這些事把和外界的互動內化的一個過程。可以試著從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模型去初步的認識比較,雖然有很大的不同。
王煜全認為佛學是“自我體驗的科學”,用現代科學與佛學相結合,就是“佛學”=科學,所以是真的。扣書題。
準確的說賴特修的是南傳修法,不是大乘佛教,這里讓我明白了到底啥是大乘,啥是小乘佛教。并且引出了神通真的坑(對我這樣不了解的人。。。) 漢傳十宗到今天主要分禪宗和凈土宗(念佛法門例如龍泉寺)
正念減壓療法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
接下來捎帶說下大乘佛教的好處和它的偽經問題。對佛學的理解有助于個人認的成長和加深對世界的認知。
在最后委婉的說出3個異議。
1.布施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法門是做到不覺得自己在施舍,不覺得對方在接受施舍,不覺得自己在送東西出去。(類似于做好事要有平常心,不要有想回報,加入主觀。)
2.還是關于布施它可以得到福德,增加生活順遂的機會可以有福氣,不是什么用都沒。如果能做到把布施當功課也是可以增加功德。
3.慈悲為懷,是感受眾生業力(貪嗔癡的原因)產生自然流露的悲憫之心。和布施一樣是一種修行。不能為了做樣子和共情而慈悲。
同時馬上贊揚萬老師的2個觀點“上帝視角”,“做合適你做的事情”。
最后再次表明自己對佛學科學的觀點,同時希望萬老師之后可以繼續講解佛學,并希望有更多的交流機會(萬維鋼定居美國,王煜全也常駐美國,理論上近期會去拜訪)。